淅川县“四个重抓”全力做好洪涝灾情统计及核查工作
7月中旬以来,淅川县连续多次出现持续性降雨、暴雨天气。特别是7月22日,淅川县城区及周边乡镇突降暴雨、局部特大暴雨,多地降雨量突破历史极值。强降雨导致严重洪涝灾害,致使全县受灾严重。灾情发生后,淅川县在做好抗洪抢险的基础上,争分夺秒开展灾情核查评估上报,为做好灾害救助工作提供重要依据。8月2日,我县的灾情统计及核查工作代表南阳市接受了国家灾情评估核查组检查验收,核查组一致认为“淅川县灾情损失上,求真务实,数据可靠,统计属实”。主要得益于四个“重抓”:
一是重抓组织领导。在洪涝灾害发生后,我县第一时间启动灾情统计核查工作。成立了以常务副县长为组长,县应急、民政、农业农村、水利、交通、住建等8个部门抽调专人组成的灾情核查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灾情核查汇总上报,指导各受灾地区做好灾情统计上报、生产自救和灾后重建等工作。领导小组实行“日会商”和信息共享机制,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对乡镇(街道)上报的各类数据进行分析研判,对上报市级的灾情信息,组织灾情会商核定,确保各部门灾情数据准确、口径一致。
二是重抓属地责任。统一上报口径,明确各乡镇(街道)落实灾情统计属地主体责任,承担起本地区灾情统计的组织、协调和管理任务。严格按照《自然灾害统计调查制度》和应急预案有关要求,及时准确、规范统计上报灾情,认真做好灾情初报、续报、核报工作。建立并落实灾情信息“逐级签字、逐级负责”制度,乡镇上报灾情数据前必须经“一把手”签字确认。对因工作基础薄弱、报灾系统不熟练等情况,坚持基层自报与县减灾办指导上报相结合,防止虚报、瞒报、漏报、迟报灾情。
三是重抓台账管理。以户为基本单元,严格遵循“实事求是、准确无误”的原则,全面规范“户村乡县”四级灾害损失台账的建立、审核、上报等工作,形成了细化到每户的灾害损失台账,损失台站精确到具体项目、具体数量、损毁程度,并将受灾现场拍摄照片留存,保证了灾害损失数据源头自上而下可追溯,确保灾情统计、报告工作及时准确。拍摄制作了《淅川县“7.22”洪涝灾害纪实》,全面记录受灾情况。共储存相关照片、视频等基础资料达13G,全面做好记录、整理、完善、归档以备查阅。
四是重抓指标核查。在灾情稳定后,成立4支由应急管理、交通、农业农村、住建等相关部门和保险公司组成的灾情核查组,深入乡镇和农户家中,现场抽查核实人员受灾及各项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台账。对灾情严重的地区,提高抽查核查比例。截止目前,已完成县级抽查任务,并通过国家级灾情核查评估,累计抽查乡镇(街道)7个,校正相关数据34处,确保数据真实可靠,形成全面、准确的灾情信息,为下步救灾赈灾和灾后复建、重建工作提供详细、准确的依据。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