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群导航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
无障碍阅读
|
适老版

淅川县人民政府门户网

淅川县人民政府门户网

全文检索
索引号: XC412927-02-2013-00029 发布机构: 淅川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生效日期: 2013-12-05 是否有效: 失效
文 号: null 所属主题: 已归档

淅川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淅川县第七次森林资源清查实施方案》的通知

来源:淅川县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3-12-05 浏览次数: 【字体:

淅川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

淅政办〔2008〕61号


淅川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淅川县第七次森林资源清查实施方案》的
通 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直有关单位:
    《淅川县第七次森林资源清查实施方案》已经县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二○○八年五月二十一日


淅川县第七次森林资源清查实施方案

    为及时准确掌握我县森林资源现状和间隔期内森林动态变化情况,合理管理、利用我县现有资源,根据国家林业局批准的《河南省第七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工作方案和技术方案》,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系统地清查我县现有资源为目的,运用遥感和地面调查相结合的办法,调查掌握我县森林资源现状及动态变化情况,为国家和地方林业发展宏观决策提供依据。
    二、清查任务和方法
    (一)清查任务
清查的主要对象是森林资源及其生态状况。主要包括:
1、土地利用与覆盖:包括土地类型(地类)、植被类型的面积和分布;
2、森林资源:包括森林、林木和林地的数量、质量、结构和分布,乔木、灌木树种及竹类植物种类,森林按起源、权属、龄组、林种、树种的面积和蓄积,生长量和消耗量及其动态变化规律;
3、生态状况:包括森林资源健康状况、森林生态功能等级、林地水土流失情况、土地沙化和湿地类型的面积。
    (二)清查方法
根据国家林业局批准的技术方案,借助GIS技术用计算机布点,采用遥感判续样点与地面调查样地双重抽样技术调查,在全县范围内采用4×4公里间距布设一个样地的方案,每个样地的面积为0.08hm2(28.28×28.28m)。
    三、质量要求
有林地面积精度在95%以上,人工林面积精度在90%以上,活立木蓄积量精度在90%以上,全县活立木总生长量精度在85%以上,固定样地复位率在98%以上,固定样木复位率≥95%。
    四、时间安排
    我县森林资源清查分四个阶段进行:4月份为技术培训阶段;5-6月份为林业调查、卫星照片判读和调查质量检查阶段;7-9月份为内业整理阶段;10月份迎接国家、省、市验收。
五、保障措施
    (一)成立机构,健全组织
为加强对森林资源清查工作的领导,成立由县政府领导闫天华同志为组长,县直有关单位及各乡镇(街道)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淅川县第七次森林资源清查领导小组。同时,成立质量检查小组,对全县森林资源清查的质量负总责并进行不定期检查。
(二)明确责任,保证质量
调查质量是森林资源清查工作的生命线,调查人员要牢固树立“质量第一”意识,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发扬能吃苦、能战斗、无私奉献的精神,严格按照技术操作细则调查,保证调查数据的准确和安全,确保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我县的森林资源清查任务,顺利通过上级的验收。
(三)密切配合,提供服务
森林资源清查是一项技术标准高,国家、省、市要求严,劳动强度大的公益性工作,是国家、省、市当前林业工作的重点。因此,各乡镇(街道)要明确一名领导具体抓,组织专职护林员配合县工作组,为他们提供交通、住宿和生活上的便利。对在清查工作中配合不力、敷衍应付、影响工作正常开展的,除给予通报批评外,还要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
(四)狠抓落实,兑现奖罚

  各调查小组应向县森林资源清查工作领导小组签定目标责任书,严格落实责任;清查人员的工作成绩应与其职称评定和经济利益挂钩。对按时完成任务,顺利通过国家验收的,发给荣誉证书,并给予表彰奖励;对在工作中不认真的,一经发现,坚决给予查处,除承担返工所需各种费用外,并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情节严重、造成重大损失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附:参加森林资源清查工作人员名单

 

主题词:林业 资源 调查 通知
抄 送:市林业局,县委办、县人大办、县政协办
淅川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08年5月21日印发
(共印80份)

参加森林资源清查工作人员名单

序号

组 长

组 员

负 责 乡 镇

1

凌天淅

范仁群

盛湾 滔河 九重

2

张银涛

刘延乐

毛堂 马蹬 丹江水库

3

闫伟鹏

李 新

荆紫关 寺湾

4

王黎明

陈建国

仓房 香花厚坡

5

王定一

张卫星

上集 西簧 商圣 龙城

6

叶 楠

韩 涛

金河 老城 大石桥

【打印正文】
分享到:
×

用户登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