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一季度淅川县经济运行情况简析
今年以来,全县上下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决策部署,一季度全县经济呈现稳定恢复回升态势,主要经济指标高于全市水平,经济运行起步平稳、开局良好。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一季度全县地区生产总值(GDP)70.4亿元,增长6.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2亿元,增长2.4%;第二产业增加值23.4亿元,增长6.6%;第三产业增加值39.8亿元,增长6.8%。三次产业比为10.2:33.3:56.5,三次产业贡献率分别为4.7%、37.6%和57.7%。
一、农业生产总体平稳
2025年一季度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13.9亿元,增长2.5%。
农作物种植面积稳定、长势良好。全县夏粮播种面积54.1万亩,增长1.5%。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达到5万亩,增长2.4%,产量10.7万吨,同比增长3.6%。2025年油菜籽播种面积14.4万亩,同比增长0.4%。
畜牧业生产形势严峻。受养殖成本攀升、消费需求疲软及政策调控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猪、牛、羊、禽、蛋出栏下降明显,一季度全县生猪出栏6.1万头,下降18.1%;猪肉产量0.5万吨,下降1.9%;牛、羊、家禽出栏量分别下降6%、6.4%和8.7%,禽蛋产量同比下降7.5%,产业发展面对较大压力。
二、工业生产基本平稳
一季度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0.3%。
制造业贡献显著。一季度制造业增长12.5%,占比96.5%,拉动全县增长9.3个百分点,对工业贡献率达到90.5%。
重点企业增势明显。淅减公司在新能源车市场需求旺盛、品牌车配套业务拓展以及出口规模扩大等多重利好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生产经营形势一片向好,一季度产值增长48.5%。较快增长的还有林吉特增长63.1%;宝淅60.7%;胶联时代增长46.4%;浩帆车辆11.1%;平煤1.1倍。
“两新”产业支撑有力。高新技术产业增长30.7%,占全县增加值的88.4%,拉动全县增加值23.1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型产业增长40.9%,占全县增加值的50.7%,拉动全县增加值16.5个百分点。
三、固定资产投资回稳向上
一季度,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6%。
工业投资压舱石作用凸显。一季度,全县工业投资增长57.2%,增速高于全市投资增速37.5个百分点,拉动全县投资增长22.6个百分点,占全县投资的比重为57.7%,较去年同期提高18.2个百分点。
民间投资贡献突出。我县通过不断创优营商环境,民间投资增速持续加快,福森新能源6GWh储能电池、平煤三责碳化硅陶瓷基地等重大项目成为拉动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力量。一季度全县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8 %,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6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比重52.4%,占比较去年同期提升4.5个百分点。
四、消费市场稳定恢复
今年以来,淅川县落实促消费政策,开展“以旧换新”和“2025新春开门红”活动,挖掘消费潜力、提振信心,推动消费市场稳中有进。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6.6亿,增长6.7%。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5.3%。
从消费类型看,零售业好于批发业,住宿业好于餐饮业。批发业实现销售额17.1亿元,增长1.4%,零售业26.3亿元,增长8.7%;住宿业实现营业额0.5亿元,增长6.1%;餐饮业3.8亿元,增长4.5%。
从商品类别看,限额以上单位18个大类商品零售额增速呈现“15增3降”,增长面达83.3%。其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等基本生活类商品零售额增长18.4%,拉动全县限上单位商品零售额增长3.6个百分点;石油及制品类商品零售额增长10.1%,拉动全县限上单位商品零售额增长3.2个百分点;家电类商品零售额增长28.9%,拉动全县限上单位商品零售额增长2.8个百分点。汽车类消费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拉动全县限上单位商品零售额增长5.4个百分点。
五、财政金融运行稳健
全县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9亿元,下降24.7%;其中税收收入3.1亿元,下降17.1%;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79.6%。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6.1亿,增长4.7%。
截至3月底,金融存款余额449.8亿,增长7.6%,;金融贷款260.7亿,增长10.2%。
总的来看,一季度,全县经济开局良好、量质并进。但也要看到部分行业发展面临挑战、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存在困难、供需错配等问题仍较突出。下阶段,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持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