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县自然资源局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研究取得显著成效
近年来,淅川县自然资源局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建设生态淅川”列为“双九战略”之首,持之以恒加速生态建设,持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一是紧抓试点工作,落实基础保障。我县根据河南省《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实施意见》,出台《淅川县土地出让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方案(试行)》,形成国家、省、市、县四级自然资源部门支持的政策链,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专门办公室,农林水、财政、生态环境等部门共同参与,明确相关单位的职责任务和责任分工,保障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内外联动、上下衔接,确保每一项工作落到实处。同时,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专项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为工作顺利开展提供资金保障。根据自然资源部批复的工作任务台账,对4个方面重点任务、23项具体工作进行丰富细化,最终形成39项具体工作内容。目前,39项工作已全部完成,正在进一步完善试点工作验收报告。
二是紧盯重点领域,积极探索创新。在试点工作过程中,我县紧盯土地出让附带生态产品价值的新型领域,努力形成“土地资源资产价值﹢生态产品溢价”的淅川特色模式。在土地出让前由评估人员进行现场踏勘,根据生态系统本底评估和价值核算基础数据,对出让土地的生态产品价值进行核算评估,形成生态产品溢价评估报告,再围绕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经过县地价委员会分析后综合定价,依照法定程序,在河南省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网上交易系统进行挂牌出让。该模式不仅显化了调节类生态产品市场价值,实现了实际使用属性向经济价值属性的转化,也完成了生态产品溢价的量化兑换,其溢价资金还将专项用于生态环境改善,真正打通“两山”双向转化的新路径。截止目前,我县通过“土地资源资产价值+生态产品溢价”模式已成功出让国有土地5宗,实现生态溢价707.29万元;正在挂牌2宗,含生态溢价919.11万元。矿业权出让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正在积极探索中。
三是摸清资源底数,提升生态潜力。按照自然资源部、省自然资源厅统一部署,我局充分利用“国土变更调查”等成果,通过数据整合更新、补充调查等方式,统筹推进全县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进一步清晰界定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主体、产权边界,全面摸清各类自然资源的空间范围、面积、质量和数量,估算资产经济价值,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信息基础和产权基础。在摸清我县生态资源底数的基础上,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持续开展生态修复维护工作,全面提升我县生态本底质量,提升生态产品供给能力。近年来,先后修复历史遗留废弃矿山114处、2000余亩;投资8000余万元,对国道241及秦巴公路沿线60个工程点的山体进行生态治理;先后实施了丹江鄂豫段防洪工程、石板河小流域治理、美丽乡村等一批亚行贷款项目和淅川县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实现了生态功能恢复、生态价值实现、人居环境改善等多重治理目标,提升了生态本底质量。
下步,我局将继续深入探索具有淅川特色的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新模式,加大在土地、矿产生态增值、生态产品转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上下功夫,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地方模式和路径,努力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探索“淅川路径”。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