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淅川县自然资源局>政务动态>详细内容

淅川县自然资源局全力打好地质灾害防治主动仗

来源:淅川县自然资源局 发布时间:2023-08-03 08:48:30 浏览次数: 【字体:

  淅川县地质灾害区域分为3类,其中高易发区289.82平方公里,面积占比10.36%;中易发区636.41平方公里,面积占比22.74%;低易发区和非易发区1872.17平方公里,面积占比66.90%,地质灾害发育率均为33.33%,汛前排查地质灾害隐患点20处。今年以来,淅川县自然资源局立足于淅川县地质条件复杂的基本县情,以防治山体滑坡、崩塌等突发性地质灾害为重点,以群测群防为主要手段,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为目标,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地质灾害损失,保障了淅川县域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制定预案全面防范。成立由分管自然资源工作的副县长担任指挥长,县自然资源局局长担任副指挥长、相关县直单位任成员的淅川县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印发了《淅川县地质灾害防御应急预案》。坚持“避险为要”,制定地质灾害应急避险预案,落实避险场所,明确避险流程、避险路线、集中安置点和各环节的责任单位及责任人,确保紧急情况处置有序。
  
  二是群防措施常抓不懈。3月份以来,我县协同技术支撑单位对全县地质灾害易发地段进行再排查,并逐一落实监测预警措施。对新查明的19个地灾点受威胁区域和群众,发放防灾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400余份,设立警示标志19处,落实监测责任人和预警责任人36人;及时汇集灾害基本情况、监测预报、应急避险撤离等信息,对发现的险情,逐一制定落实了防范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
  
  三是巡查预警全面落实。严格落实防汛值班和24小时领导带班、值守制度,在阴雨天气,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实行24小时不间断巡查排查,严格落实“三查制度”,密切关注雨情、汛情变化,确保雨前、雨中、雨后巡查监测到位,及时发布预警信息。落实应急处置措施并抽调人员组建专家组随时待命,确保在接到地质灾害灾情或险情报告后,及时赶赴一线开展技术支撑工作。
  
  四是重大险情及时处置。在省市安排应对台风“杜苏芮”过境可能印发的风险隐患后,我局紧急动员,迅速向各地质灾害防治成员单位及各乡镇下发了《关于5号台风“杜苏芮”登录期间加强巡查预警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通知》,要求加大地灾隐患巡查频次,提前做好应急处置预案;同时组织所有班子成员和中层干部,对应联系分包乡镇,落实好防范应对措施,确保发现问题第一时间报告、第一时间处置。
  
  五是重点隐患落实治理。按照“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督促县移民局实施完成了老城镇穆山和大石桥乡西岭村2个滑坡隐患点治理工程;县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实施了209国道沿线的排危除险;对自然引发的大石桥乡石燕河村、金河镇茶亭村、西簧乡穆家沟等滑坡中小型隐患点进行应急排险处置;对于规模较大申报了《河南省淇河流域淅川县西簧、寺湾段地质灾害综合治理项目》、仓房镇磨沟毕家营村、荆紫关中街社区中街村地质灾害隐患项目治理,将争取上级资金尽可能治理解除更多地质灾害隐患。
  
  下步,我局将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防灾机制,筑牢我县地质灾害防治基础,提高我县地质灾害防治科技支撑和风险防控能力,为建设美丽淅川提供更有力的地质安全保障。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