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县自然资源局不动产登记服务中心:出台“十办”便民举措 大力优化营商环境
近日,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高工作效率,淅川县自然资源局不动产登记服务中心出台十项便民举措。一项项便民利民举措的推出是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的真实写照。
实体大厅全城办
为优化服务,方便群众办理不动产登记,分别在淅川县政务服务中心、上集镇便民服务中心设立不动产登记服务大厅,方便群众就近选择办理不动产登记业务。
在服务大厅设置不动产自助查询设备,可实现查询人通过机读身份证信息以及人脸识别自行查询名下房屋套数并打印证明。而且,还设置了不动产登记证明自助打印设备,可实现申请人通过机读身份证信息,自行打印不动产登记证明。
一窗受理综合办
为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放管服“改革工作要求,按照县自然资源局的统一部署,打造不动产登记、交易、税收“一窗受理、并联办理”,推行“五个一(一次取号,一套材料,一窗受理、一个平台、一次办结)”工作模式,通过利用共享中间库实现三部门间数据实时共享交换,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1)办事环节明显减少
由原先需群众往返4个窗口。排5次队,现只需群众在1个窗口排1次队,实现群众办事"一号叫到底”。全年约减少群众排队约501120次。
(2)办事程序明显优化
由提交21份材料优化为提交5份要件材料。既方便群众办事,又节约行政成本。
(3)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由三个部门多个窗口至少2天缩短至三个部门一个窗口60分钟办结登记申请。全年减少群众办事时间约1879200分钟(约1305天)。
窗口延伸联合办
(1)便民服务窗口延伸至银行、公积金
将不动产登记便民服务窗口延伸至银行、公积金,减少抵押登记业务的办事流程,通过利用第二代不动产“网上办事大厅” 进行身份认证和视频拍照,并填写规定的电子要件材料,无需再到服务大厅提供纸质材料,不动产登记中心依据申请人上传的电子要件材料进行审核、登簿,做到“不见面”办理登记,实现“一次也不跑”。现阶段,已实现抵押登记窗口延伸至银行18家,67个网点。
(2)申请端口延伸至开发企业
将不动产登记申请端口延伸至开发企业,减少转移登记(分户)业务的办理流程。通过利用第二代不动产“网上办事大厅”,授权委托给开发企业录入材料,不动产登记中心内网受理审核,实现“最多跑一次”,提高办事效率,优化营商环境。
网上大厅自助办
(1)24小时不打烊网上办事大厅
打造24小时不打烊网上办事大厅,利用人脸识别身份认证、电子签章、签名,实现在线查询权属状态在线业务受理、在线预约、在线业务进度查询、在线权属证书验证、公示公告、投诉建议、便民网点信息查询、邮政快递服务查询、不动产证明申请等功能。例如针对学生上学、落户、公租房申请等查询需求可直接通过微信即可查询并出具电子查询结果。同时,通过利用不动产微信公众号群众可自主查询不动产首次登记(大产权)办理结果情况。
(2)推进网上支付功能
加快推进网上支付功能(微信、支付宝等),与财政系统进行对接,实现登记费通过微信、支付宝等网上支付,多种渠道网上缴费。
优化流程提速办
(1)共享获取、优化流程
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收取要件材料,能通过信息共享获取、核验的材料,不再要求申请人提供。取消“转移登记-商品房买卖(分户)"住建部门所需的申请书及授权委托书,通过利用中间库共享不动产登记部门的申请书及授权委托书:取消办理分户登记前的物业维修基金缴纳环节。
(2)电子证照的使用和普及
深入推动电子证照的使用和普及,对不动产登记涉及到的证书、证明、凭证等各类出具的材料进行数字认证,将“电子证照”及纸质证书的同步应用。不动产首次登记自动生成电子证照,可依据电子证照办理转移登记(商品房买卖),无需提交纸质《不动产权证书》(大房本)。
(3)压缩业务办理时限
为优化营商环境,压缩业务办理时限。复杂登记压缩至5个工作日;一般登记压缩至3个工作日:简单登记压缩至1个工作日;注销登记即时办结银行“互联网+不动产”抵押登记业务,企业办理转移登记、抵押登记业务压缩至1个工作日。
(4)优化流程、提高效率
将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首次登记,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及房屋所有权首次登记业务由“三审制”优化为“二审制”。其他类型登记业务均优化为“一审制”,提高审批效率
休息时间加班办
为打通“梗阻”,解决房地产遗留项目巨大的工作量,为群众颁发期盼已久的《不动产权证书》。不动产登记中心根据业务量的实际需求利用周末休息日实行集中加班、集中处理历史遗留项目。
特需人群上门办
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不动产登记中心联合公证机构,打造“不动产登记便民服务流动车”。针对特殊群众例如行动不便、患有重大疾病等无法来不动产服务大厅的,提供上门服务。车上搭载不动产登记所需的办公设备,包括电脑、高拍仪、打复印机等设备,依托外网申请,为群众和企业提供办理不动产登记业务,实现了不动产“移动”登记。
领导窗口值班办
实行主要领导窗口值班制度,主要领导定期到大厅指导窗口工作,并且值班,对部分事项进行跟踪处理;主要领导在现场指导工作过程中,着力于亲身体会工作流程,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并且对群众意见较大的事项进行优化处理;指导窗口和工作人员改进工作作风,提升服务质量。认真履行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帮办代办制等,协调解决单位窗口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
微信预约精准办
为方便群众和企业办事,简化办理程序,压缩办理时间,同时适应疫情防控形势新变化,保障群众安全有序办理相关业务,取消现场排队叫号,全面实行微信公众号预约办理,分业务、分时段进行预约,大大压缩群众和企业等待时间,减少人员聚集带来的传播风险,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同时,针对特殊群体设立绿色通道,无需微信预约即可办理不动产登记业务。一是权利人年满75周岁以上,权利人患有重大疾病,权利人为残疾人(聋哑或行动不便),权利人为孕妇,权利人为现役军人、基干民兵,权利人为援鄂及一线医护人员,无需微信预约,即可办理相关业务。二是企业办理不动产登记业务的,无需微信预约,出示企业身份证明材料,可直接进入服务大厅至“企业受理窗口”办理相关业务。三是办理权属注销登记(灭失)、查解封登记的,无需微信预约,可直接办理相关业务。
遗留问题专班办
持续聚焦住房领域不动产登记“办证难”问题,持续深入推进专项整治工作,妥善解决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按照“申请、初审、拟定处置建议、领导小组研究通过后各部门执行”的工作流程,协助申请人完善相关资料,开展现场复核,拟定处置建议,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报领导小组审议确定后执行。截至目前,通过专项整治累计化解12个项目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由相关部门单位组成工作组,多次召开协调会议,建立联动机制,全面推进建设项目不动产登记手续办理。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