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淅川县西簧乡>政务动态>详细内容

用心奏响和谐曲 甘做百姓解忧人 ----西簧乡人民政府副乡长余秀杰先进事迹

来源:西簧乡 发布时间:2016-01-25 10:49:30 浏览次数: 【字体:

余秀杰,汉族,中共党员现年52岁,1978年12月参加工作,历任责任区书记、民政所所长综治办主任等职务,2011年4月至今任西簧乡政府副乡长分管组织、综治、信访、民政、劳保、政法、责任区等工作。在基层工作30多年来,关注民生、维护群众利益,以强烈的工作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投入工作中去。一卷卷调解档案、一次次访历程、一摞摞荣誉证书和那一面面当事人赠送的锦旗,无不见证了他对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做出积极贡献,无不凝聚着群众对他的敬重和爱戴

一、提升服务,破解群众信访难。

西簧乡作为一个山区乡镇,辖区面积230平方公里,人口2.6万人,随着近几年集镇规模不断扩大,集镇人口剧增,由原来的2000多人增加到现在的7000余人。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三淅高速”公路、s332线改建工程的开工建设,流动人口多、弱势群体多、上访人员多、民间纠纷矛盾多的特性越来越突出,作为分管领导的余秀杰同志也感到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深感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远远达不到工作的要求,因此,他不分昼夜给自己充电,认真学习法律、心理学、社会科学等知识,撰写30余万字的学习笔记和工作日志。在工作中,他努力将学习成果向实际工作转化、 实现知与行的统一。为优化服务,解决群众“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状况,他上下奔走,要资金、跑项目,组织分管各口,进一步整合资源,高标准建设了以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治安防控、法律服务援助、流动人口管理、特殊群体帮教管理等功能为一体的综治服务中心,落实工作制度,实现了“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受到了群众的称赞和好评。

    二、春风化雨,倾力调解暖人心。

    有人说:“矛盾纠纷调处就是和稀泥、是搅拌机、是两面脸。”但他却对矛盾调处工作有着全新的理解,他的理念是:用亲情去调和、用事实来搅拌、用法律和道德做脸面他始终坚守着这样的理念在具体矛盾纠纷化解中把群众满意作为调解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群众路线,在调解工作中坚持案件督办、案件回访等制度,纠纷调真正做到了事事有根据、桩桩有结果、条条有落实、件件有回音。把群众当亲人、为群众化怨言、帮邻里添和谐,用人民调解为群众搭建了连心桥,构筑了和谐墙。

2014年3月,西簧乡流西河村村民王毛子的女儿王娜和4名同伴在晚饭后11点左右到209国道旁边的河道边玩,因几个人都上到河堤栏杆上用力过大加上栏杆年久失修造栏杆断裂,王娜当场摔下河道,双腿摔断,头部受较伤,事发后王毛子多次找到乡政府吵闹,要求乡里赔偿医药费,事情一直无法得到有效解决。为尽快解决此事,带领司法所、信访办人员多次到王毛子及与王娜出事时一起的同伴家做思想工作,经过反复协商,最终达成政府赔偿40%,王娜出事时离得最近的同伴赔12000元,其余3人各赔800元的协议,使事情得到了圆满解决,受到乡党委政府和当事人的一致好评。

2015年3月4日,西簧乡谢湾村村民陈治录在三淅高速谢湾村段施工时不慎从高架桥上掉落身亡。事发后,乡政府迅速成立事故处理小组余秀杰同志任组长,他迅速带领工作组人员到达事故现场,逐一做死者家属的思想工作。第一时间在村干部的协调下与死者家属见面,对他们在思想上进行开导、安抚,告诉他们不能冲动,乡党委政府一定会公正处理此事,冲动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在做好思想工作的同进,及时通知高速项目部负责人到达现场与死者家属见面,共同协调赔偿及善后事宜。由于双方各执己见,在赔偿数额上存在较大差距,死者家属要求一次性赔偿60万元,而项目部按照死亡赔偿标准只愿意赔偿20余万元。由于赔偿数额达不到死者家属的要求,死者家属及亲朋好友扬言要把死者尸体拉到乡政府、拉到高速项目部。在这紧要关头,为了阻止事态进一步扩大,余秀杰午饭顾不上吃一口,分头找双方当事人做思想工作。先与死者家属代表见面,对其进行耐心讲解和说服,详细讲解了有关法律知识,使其知道赔偿数额是按照法律规定进行逐条对照相加得出的,不是我们想要多少就是多少,并让其知道若是无故闹事,造成事态扩大化则是违法行为,是要负相关法律责任的。在对家属进行说服教育后,又和项目部负责人进行了大量的沟通协调,使其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另外告诉其死者在家里的重要作用及死亡后给家里造成的重大影响。最后,在工作组多方努力下,双方都奔着解决问题的态度进行协调,最终达成了高速项目部一次性赔偿死者家属42万元的赔偿协议,一场看似要恶化的事态在的努力下最终被及时平息。

    处理各种矛盾纠纷中,东奔西跑,即使雨雪天气,也从未犹豫过,为此,他没少挨饿受冻。可家里人并“不理解”他为什么经常为别人的事拿自己的身体不当回事?“不理解”他为什么有时忙得就连一顿家常饭也吃不上?可为了尽快化解矛盾、让群众安居乐业,为了心中的那份坚守,他只能暂时委屈自己的家人。他心里知道,家人才是最支持他、最信任他的,家人的“不理解”其实是家人对他身体的担心、对他的爱。

三、老骥伏枥,矛盾调处铺路人。

作为一个在基层工作了30多年的老干部、老领导,在很多人眼里也该歇一歇,干点“轻省活儿”了。可他从不这样想。2014年底S332线公路改造项目开工建设,西簧段涉及拆迁房屋149户,拆除其他实物农户606户,拆迁补偿资金1100万。其中包括住房拆迁、附属物拆迁、迁坟、苗木赔偿、土地补偿、拆迁户新建等一系列工作,工作量之大、矛盾纠纷之多可想而知。乡政府在确定项目组负责人时,征求班子成员意见后迟迟不能下决定。这时余秀杰同志站了出来,主动请缨拦下这个“大莿架”。领导和家人都担心他的身体吃不消,他习惯性的把手一挥:“这个活儿最大的难处就是化解矛盾纠纷,这是我的分管工作,我不干谁干?”他带领项目组成员联合其它有关单位对工程建设过程中相关赔偿问题进行妥善调解和有效解决。配合县相关单位s332线三个标段所涉及的土地赔偿、拆迁补偿、毁林补偿等进行逐户造册列表,做到底子清、数字明。对工程施工过程中因放炮造成的部分群众的房屋、香菇、家畜等造成的经济损失,全配合项目部进行实地查看,并进行拍照、登记造册,按损失程度商定赔偿数额,最后由司法所给双方当事人签订赔偿协议,监督项目部及时、到位赔偿群众,使群众的损失得到保障,公路改造项目得以顺利施工。

    多年来,无论是对财产纠纷,还是邻里矛盾,甚至群众怨言,余秀杰同志始终做到认真履行职责,耐心细致调解努力做到小事不扩大,大事不激化,力争给每个当事人一个公正公平的说法和交待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和谐,也践行了一个基层干部“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的诺言。
    没有高唱的赞歌,没有鲜花与掌声,没有冲锋陷阵的奋勇,也没有轰轰烈烈的动人事迹,但余秀杰同志却在这样平凡的岗位上,扎根群众,不急不躁、默默奉献、无怨无悔甘做百姓解忧人。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