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移民精神 唱响巾帼之歌 ——访中国妇女十一大代表向晓丽
在可歌可泣的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移民大搬迁中,她柔肩担重任,真情融坚冰;在“后移民时代”的新岗位上,她清风拂山乡,凝聚正能量……她,就是中国妇女十一大代表、淅川县西簧乡党委书记向晓丽。
“作为一名基层干部,继续大力弘扬移民精神,为渠首绿色崛起奉献巾帼之力,是我今后最大的使命和责任。”11月6日,刚刚出席中国妇女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归来的向晓丽接受了记者专访。
向晓丽曾任淅川县大石桥乡乡长。因在移民搬迁工作中贡献突出,她先后荣获了全国“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移民试点和干线工程征迁工作先进个人”、全省“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第一批移民迁安工作先进个人”、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2011感动南阳十大人物”等荣誉。
2012年,向晓丽调任西簧乡任党委书记。走进这个偏远山乡,无论工作中遇到什么难题,她都会扪心自问:还有什么比移民搬迁工作更难的吗?“2009年,我到移民村做群众工作时被200多人围住,他们手持棍棒、铁锨,并拉灭电灯,向我摔酒瓶、扔木凳;2010年,我被800名西岭村民在雨中围困10个小时,不能吃饭、喝水……”她说,回忆起这些场景,就会不断提醒自己,“群众工作其实并不难,只要将他们当做亲人,面带笑容保持耐心,满腔赤诚为民解忧,一颗忠心敢于担当,就没有融化不了的坚冰、攻克不了的难关”。
豫、鄂、陕交通大动脉三淅高速,横穿西簧全境,承载着渠首人民的热切期盼,但征地拆迁涉及群众多、矛盾多、任务重,成了一个“难啃的硬骨头”。上任伊始的向晓丽,带领党委、政府一班人,到每一个涉迁户家中解释政策,一次两次不行,就跑十次二十次……最终,三淅高速西簧段顺利开工。
流经西簧的淇河,是丹江的一条重要支流。在2010年“7.24”特大洪灾中,淇河拦河坝损毁严重,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以及库区水土保持产生严重影响。向晓丽八上郑州、两进北京,争取拦河坝修复加固资金。得知审批时间已错过后,她“软磨硬缠”,最终以自己的移民工作经历和执着精神感动相关部委领导,获取了2000万元扶持资金。
地处深山区的西簧,盛产原生态的核桃、板栗、香菇、蜂蜜等,但一直存在销路不畅难题,大量的农产品被迫低价卖掉,老百姓怨声载道。为了推动生态农业发展,帮助群众走上致富道路,向晓丽决定开建农产品交易市场。因个别人阻挠,仅划线就耽搁了一个月时间征地的时候。向晓丽天天现场办公,一连开了十几次班子会。而对个别人的谩骂讽刺,她一笑了之。她说,为了百姓的利益,自己付出再大也值得,终于建成古色古香、可容纳100多个商户的农产品交易市场。
带着和移民搬迁时期一样的工作劲头,向晓丽不仅解决了西簧发展中的一个又一个难题,而且大大凝聚了山乡人干事创业的激情。不少基层党员干部深有感触地说:“看人家向书记,一个外来女干部这样拼命。我们这些当地干部,工作中要是再有畏难情绪,就会很惭愧的啊!”
出席中国妇女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向晓丽倍受鼓舞。“无论是会上发言还是私下交流,我都积极向其他代表宣传‘南水北调,源起南阳’。大家都表示,有机会一定要到渠首看一看。”她说,“渠首大地养育了我,移民工作锻炼了我,这是我最大的自豪;把移民精神进一步弘扬开来,把库区建设得更加生态宜居、繁荣富足,正是我最大的梦想。”
“作为一名基层干部,继续大力弘扬移民精神,为渠首绿色崛起奉献巾帼之力,是我今后最大的使命和责任。”11月6日,刚刚出席中国妇女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归来的向晓丽接受了记者专访。
向晓丽曾任淅川县大石桥乡乡长。因在移民搬迁工作中贡献突出,她先后荣获了全国“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移民试点和干线工程征迁工作先进个人”、全省“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第一批移民迁安工作先进个人”、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2011感动南阳十大人物”等荣誉。
2012年,向晓丽调任西簧乡任党委书记。走进这个偏远山乡,无论工作中遇到什么难题,她都会扪心自问:还有什么比移民搬迁工作更难的吗?“2009年,我到移民村做群众工作时被200多人围住,他们手持棍棒、铁锨,并拉灭电灯,向我摔酒瓶、扔木凳;2010年,我被800名西岭村民在雨中围困10个小时,不能吃饭、喝水……”她说,回忆起这些场景,就会不断提醒自己,“群众工作其实并不难,只要将他们当做亲人,面带笑容保持耐心,满腔赤诚为民解忧,一颗忠心敢于担当,就没有融化不了的坚冰、攻克不了的难关”。
豫、鄂、陕交通大动脉三淅高速,横穿西簧全境,承载着渠首人民的热切期盼,但征地拆迁涉及群众多、矛盾多、任务重,成了一个“难啃的硬骨头”。上任伊始的向晓丽,带领党委、政府一班人,到每一个涉迁户家中解释政策,一次两次不行,就跑十次二十次……最终,三淅高速西簧段顺利开工。
流经西簧的淇河,是丹江的一条重要支流。在2010年“7.24”特大洪灾中,淇河拦河坝损毁严重,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以及库区水土保持产生严重影响。向晓丽八上郑州、两进北京,争取拦河坝修复加固资金。得知审批时间已错过后,她“软磨硬缠”,最终以自己的移民工作经历和执着精神感动相关部委领导,获取了2000万元扶持资金。
地处深山区的西簧,盛产原生态的核桃、板栗、香菇、蜂蜜等,但一直存在销路不畅难题,大量的农产品被迫低价卖掉,老百姓怨声载道。为了推动生态农业发展,帮助群众走上致富道路,向晓丽决定开建农产品交易市场。因个别人阻挠,仅划线就耽搁了一个月时间征地的时候。向晓丽天天现场办公,一连开了十几次班子会。而对个别人的谩骂讽刺,她一笑了之。她说,为了百姓的利益,自己付出再大也值得,终于建成古色古香、可容纳100多个商户的农产品交易市场。
带着和移民搬迁时期一样的工作劲头,向晓丽不仅解决了西簧发展中的一个又一个难题,而且大大凝聚了山乡人干事创业的激情。不少基层党员干部深有感触地说:“看人家向书记,一个外来女干部这样拼命。我们这些当地干部,工作中要是再有畏难情绪,就会很惭愧的啊!”
出席中国妇女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向晓丽倍受鼓舞。“无论是会上发言还是私下交流,我都积极向其他代表宣传‘南水北调,源起南阳’。大家都表示,有机会一定要到渠首看一看。”她说,“渠首大地养育了我,移民工作锻炼了我,这是我最大的自豪;把移民精神进一步弘扬开来,把库区建设得更加生态宜居、繁荣富足,正是我最大的梦想。”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