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淅川县西簧乡>公示公告>详细内容

淅川县2020年脱贫攻坚工作要点

来源:西簧乡 发布时间:2020-11-28 18:13:30 浏览次数: 【字体:

 

 

 

淅川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文件

 

 淅脱贫组〔2020〕1号

 

 

 

淅川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

关于印发《淅川县2020年脱贫攻坚工作要点》的      

 

各乡镇、县直各单位:

现将《淅川县2020年脱贫攻坚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乡镇实际和部门职责,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2020年3月10日


淅川县2020年脱贫攻坚工作要点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全面收官之年,为扎实推进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加快贫困群众同步小康步伐,按照中央、省、市脱贫攻坚工作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工作要点。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为指导,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坚持“生态至上、绿色发展”,坚持“短中长”可持续发展,巩固提升脱贫质量和帮扶效,确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高质量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收官战。

(二)目标任务。全面完成2557户5537剩余贫困人口的脱贫任务;巩固提升159个脱贫村、91573脱贫人口的脱贫质量;健全完善阻断返贫长效机制,为推动乡村振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二、工作重点

(一)聚焦全面完成减贫任务,全力打好“三场硬仗”

1、全力打好供养保障硬仗。11281300人未脱贫的独居老人,乡镇主体组织实施,村级脱贫责任组登记造册,有子女的由子女赡养,无子女的靠养认养、集中供养或分散供养,6月底前全面完成供养保障任务,实现按期脱贫。

2、全力打好兜底保障硬仗。253户380人脱贫的整户无劳力户,乡、村两级登记造册,民政部门落实户保,4月中旬全面完成兜底保障任务,实现应保尽保。

3、全力打好综合保障硬仗。11763857人未脱贫的有劳动力或劳动力户,县涉农部门做好规划乡镇组织实施实现每户发展2项以上短线产业,户均年收益3000元以上;县人社牵头,全年组织培训1500次以上转移就业或公益性岗位安置1500人以上实现每户至少有一人就业,均年收益3600元以上;县卫健、医保、教体水利、残联、民政等部门负责落实相关政策,实现政策落实应享尽享保障到位

(二)聚焦巩固提升脱贫成效,强力实施“五大行动”

1、强力实施扶贫产业巩固提升行动。按照“扩张短线、提升中线、开发特色、巩固传统”的发展思路,县涉农部门负责产业规划、技术服务、农资供应、奖补政策落实,乡镇负责动员发动、组织实施,实现每个贫困户有2个以上短线产业项目叠加,确保户均年收益3000元以上,增强产业扶贫可持续性和实效性,提升产业叠加率和收益率。①扩张短线产业。重点扩张中药材、食用菌和水产养殖等短线高效产业,调优产业结构,实现贫困群众当年增收见效。发展迷迭香1万亩左右,带贫600户以上,户均年收益不低于1500元食用菌4500万袋左右,带贫1700户以上,户均年收益不低于5000元;小龙虾稳定在1万亩左右,带贫1万户左右,户均年收益不低于2000元;大闸蟹稳定在6000亩左右,带贫5000户左右,户均年收益不低于3000元。②提升中线产业。中线林果重在稳定面积、精细管理,促进高产高效,实现贫困群众增收可持续。突出软籽石榴、杏李、大樱桃、黄金梨等产业,补植补造1.5万亩以上;实现花生、中药材、红薯、辣椒等高效低杆经济作物,在适宜地块套种全覆盖,全县林下套种面积达到50%以上,带贫2500户以上,户均年收益不低于2000元;全年精细化管理面积达到50%以上,提高林果产量和品质。③开发特色产业。积极开发特色养殖、特色种植、乡村旅游等,巩固产业规模,打造特色品牌,提升带贫能力。做大特色养殖,发展蜜蜂养殖产业3万箱左右,带贫1800户以上,户均年收益不低于1000元;白玉蜗牛300万只左右,带贫200户以上,户均年收益不低于2000元;乌骨鸡、鹊山鸡等禽类3万只左右,带贫200户以上,户均年收益不低于2000元。做强特色种植,发展黄姜10万亩左右,带贫3000户以上,户均年收益不低于2000元;金银花稳定在1.7万亩左右,带贫1万户以上,户均年收益不低于2000元;丹参稳定在2.5万亩左右,带贫1200户以上,户均年收益不低于3000元。做实乡村旅游,在10个旅游重点乡镇提升13个乡村旅游示范点,带动1000户以上贫困户参与旅游发展,户均年收益不低于4000元。④巩固传统产业。鼓励因地制宜自主发展传统种植、养殖业,确保贫困群众实现多元增收。种植业方面,发展优质花生20万亩左右,带贫1万户以上,户均年收益不低于2000元;红薯2万亩左右,带贫2000户以上,户均年收益不低于2000元;油菜15万亩左右,带贫4000户以上,户均年收益不低于1000元;芝麻5万亩左右,带贫5000户以上,户均年收益不低于1000元。养殖业方面,发展猪2.2万头左右,带贫3000户以上,户均年收益不低于2000元;牛1.5万头左右,带贫5000户以上,户均年收益不低于3000元;羊3.4万只左右,带贫2500户以上,户均年收益不低于2000元;家禽56万只左右,带贫1000户以上,户均年收益不低于2000元。

2、强力实施务工就业巩固提升行动。①强力组织劳务输出。县人社牵头,乡镇组织实施,对接县外用工企业,全年输出贫困劳动力5000人以上,人均年收入不低于2万元,实现“能出则出、能出全出”鼓励县内安置就业。县人社牵头,科工信、县城园区办、香九厚园区办、商务、市场监管、税务等部门和乡镇主体支持督促县内工业企业、商贸流通企业、服务业、扶贫车间、产业基地等全力组织生产经营,拓展就业岗位,全年新安置贫困劳动力1000人以上,人均年收入不低于1万元。③适度开发公益岗位。县人社牵头,行业主管部门主体,新开发公益性岗位2000个以上,确保全县公益性岗位总量累计达到1.3万个左右,带动1.3万人左右贫困人口实现就业,人均年收入3600元;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完善管理制度落实管理措施加强督导考核,杜绝人岗不符、空岗轮岗。④持续推进就业奖补。县人社牵头,乡镇组织实施,全年发放就业奖补资金1000万元以上,实现贫困户务工就业奖补全覆盖。

3、强力实施保障政策全覆盖巩固提升行动。保障义务教育。县教体局负责澄清底子,完善控辍保学台账,实现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和少年不因贫失学辍学;严格落实资助政策,实现贫困家庭学生全覆盖。②保障基本医疗。卫健牵头,全面落实贫困人口住院“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按规定落实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补充保险、医疗救助报销,确保贫困人口大病、慢病、重病及时得到救治③保障住房安全。住建局负责,乡镇组织落实,对所有农户房屋安全评定、疑似危房安全鉴定全覆盖。对C、D级危房改造一批、拆除一批、标识一批,实现危房不住人、住人不危房。④保障安全饮水。水利负责,对具备通自来水条件的区域,实行集中供水,实现户户通自来水;对深山区、偏远山区等不具备通自来水条件的区域巩固提升供水能力,保证水源、水质达标。乡村要加强管理维护,卫健定期鉴定水质,保障安全。

4、强力实施“双基”建设巩固提升行动。①提升基础设施。县交通负责,加快村级网建设,保障通村道路畅通解决村民出行不便问题。县水利负责,新建、改造管网,统筹解决好贫困村和非贫困村的安全饮水问题。县电业局负责改造城乡电网,解决农村供电能力不足问题,保障乡村生产生活需求。②提升公共服务。县文化广电旅游局负责,加大乡村广播电视、宽带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确保所有行政村宽带网络通达、自然村广播电视信号全覆盖;按照“七个一”标准,持续提升491个行政村的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确保正常使用。县卫健委负责,持续推进乡村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改善村级医疗保障水平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③提升人居环境。农业农村局、住建局负责,持续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村级公厕日常管护,建立村庄保洁制度,健全完善“村收集、转运、县处理”的一体化垃圾处理机制,改善提升乡村人居环境

5、强力实施内生动力巩固提升行动。①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县扶贫办负责,强化扶贫政策宣传,做实“五张清单”提高农户政策知晓率。②加大志智双扶力度。宣传部负责,完善红黑榜评选制度,落实同心超市积分管理制度,规范运行机制,提高农户参与脱贫攻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内生动力③加大村级治理力度。县委宣传部负责,乡镇主体,持续深化“两弘扬一争做”“孝善敬老”等主题教育活动,挖掘乡风民俗,传递正能量,倡树新风尚。

(三)聚焦持续夯实脱贫根基,全面开展回头看和脱贫攻坚普查

1、全面开展贫困村退出达标“回头看”。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建队伍,159个退出村的“1+10”指标进行集中排查,查贫困发生率是否稳定保持在2%以下、村集体经济收入是否达到每年5万元以上、主导产业是否明晰、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是否有短板5下旬启动5将排查出的问题交办部门和乡镇整改6月底前整改清零。

2、全面开展脱贫人口脱贫质量“回头看”。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建队伍对全县所有建档立卡脱贫脱贫情况进行普查,查家庭成员信息是否完整、收入是否达标、“两不愁三保障”政策是否全部解决,看贫困户脱贫是否精准。6上旬启动6将排查出的问题交办乡镇和部门整改7月底整改清零。

3、全面开展问题整改成效“回头看”。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建队伍,对各级调研、核查、检查和贫困县退出评估验收交办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专项核查,查整改方案是否完善、整改台账是否建立、整改报告是否上报、佐证资料是否有力,看交办问题是否整改、整改结果是否达标。4月底前启动5月中旬将核查出的问题交办乡镇和部门整改,6月底前整改清零。

4、全面开展信访稳定成效“回头看”。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抽调乡镇扶贫信访工作人员组成核查队伍,对各级反馈、交办的信访案件办理情况和办结质量进行核查,查信访台账建立情况、接访和办理情况、办结质量,看属实案件是否全面化解、信访群众是否满意、稳控措施是否到位。7上旬启动,7月底将排查出的问题交办乡镇和部门整改,8月底前整改清零。

5、全面开展扶贫项目资金绩效“回头看”。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聘请第三方机构实施,财政、发改、审计、扶贫等部门参与,对脱贫攻坚以来所有扶贫资金使用管理和扶贫项目安排、实施等情况进行内部审计,查扶贫项目实施情况、资金分配情况重点是项目后期管护及实用情况、绩效发挥情况和带贫机制利益联结情况,看扶贫项目实施是否精准程序是否合规、资金使用是否规范。县易地扶贫搬迁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发改、住建、房管等部门参与,对全县37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4个乡镇分散安置点进行拉网式排查,查房屋质量、人员入住、旧房拆除、后续帮扶等情况,看房屋质量是否达标、搬迁入住是否到位、旧房拆除是否彻底、后续帮扶是否落实。4上旬启动6月上旬将排查出的问题交办乡镇和部门整改7月底前整改清零。

6、全面开展脱贫攻坚普查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按照国家脱贫攻坚普查确定的普查对象、普查范围、普查方法、时间节点等,制定普查方案、组建普查队伍、搞好业务培训,对全部行政村和全部建档立卡户开展普查,保证普查质量和效果

三、保障措施

(一)压实责任体系。坚持摘帽不摘责任,持续压实各级责任。压实县处级领导的联乡包村责任。县处级领导对联乡包村的脱贫质量和帮扶成效负领导责任,每月至少有5个工作日用于扶贫,帮助分包乡镇和贫困村解难题、补短板提质量压实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的协调指导责任。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负责做好年度脱贫攻坚工作的顶层设计、协调指导和督导推进等,定期研究会商,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压实县直单位的行业扶贫和定点帮扶责任。县直单位负责抓好项目建设、政策落实行业扶贫工作,督促派驻的第一书记、工作队和帮扶责任人做好驻村帮扶。压实乡镇党委的主体责任。乡镇党委、政府对本辖区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负总责,负责统筹调配各方力量,抓好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保证脱贫质量。压实村级脱贫责任组的主要责任。村级脱贫责任组对本村脱贫攻坚工作主要负责协调督促各级帮扶力量做好村集体经济发展、贫困户产业就业增收、帮扶措施落实、信访稳定、精准识别和精准退出、资料规范完善、村容村貌和户容户貌提升、内生动力激发等工作,提高帮扶成效。压实帮扶责任人的直接责任。帮扶责任人接受乡镇和派出单位的双重领导,接受村级脱贫责任组的日常管理,坚持“帮扶日”制度,定期到贫困户家中开展帮扶;对所包户的基础信息、政策落实、帮扶措施、帮扶对象满意度负直接责任;负责帮助贫困户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提高群众对帮扶工作的认可度。

织密政策体系。坚持摘帽不摘政策,持续加大政策保障力度。织密资金政策保障。涉农资金在因需而整的前提下应整尽整,确保规模不低于去年;深入开展扶贫小额信贷工作,对符合条件、有发展意愿的贫困户应贷尽贷,并适当延长受疫情影响还款困难贫困户的还款期限。织密行业政策保障。行业政策部门要严格落实行业扶贫政策,提升保障水平;行业项目部门要围绕群众增收、“两业”奖补、贷款贴息、项目推进等工作,落实《河南省扶贫开发条例》有关规定,对符合条件的项目,执行简易程序,提高推进速度。织密产业和就业扶持政策保障。落实财政投入产业扶贫资金稳定增长机制,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向产业扶贫的比例达到50%以上,加大对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较大的扶贫产业项目生产、销售等环节的支持。按照国家统一部署,2020年将村级光伏扶贫电站80%以上的收益调整用于公益岗位,促进贫困人口就近就地就业。

完善保障体系。坚持摘帽不摘帮扶,持续健全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坚持高位推进坚持每月召开一次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联席办公会、脱贫攻坚重点工作推进会,细化目标任务推动工作落实。强化督查推进。采取挂牌督战、专项督、重点督查、现场督导、暗访调研等方式开展综合督导,坚持“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清单式交办、责任单位定责承办、督查巡查组督查督办、承办单位限时反馈、执纪问责组核实查办”机制倒逼工作落实,提升工作成效。严格奖惩推进。坚持“月推进、季通报、半年排序、年度考评”机制,将考评成绩计入年度绩效,严格落实奖惩。

(四)强化监管体系。坚持摘帽不摘监管,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成效。脱贫质量监管。重点围绕贫困县退出综合贫困发生率、贫困村出列“1+10”、贫困户脱贫“两不愁三保障”等情况,常态化开展数据比对、专题调研、部门会商等,强化脱贫质量监管,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消化处理,持续巩固脱贫成效。扶贫资金监管。严格执行扶贫资金项目公告公示“两个一律”制度,确保扶贫资金公开透明;按照保基本、合规矩、绩效好等要求,定期开展资金内审、专项督导、数据比对,提升资金使用的精准性和有效性紧盯项目审批、招投标和建设、资金流转等环节,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违法行为,保证扶贫资金安全。政策落实监管。重点围绕“三保障”和安全饮水政策落实,行业主管部门澄清底子,落实公示公告制度,做到县、乡、村三级一致;加强资金使用、项目实施的精准性和合规性监管,定期组织审查,实现政策落实到位、资金使用规范、项目实施精准。作风纪律监管。重点围绕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和扶贫领域侵害群众利益行为,加强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突出问题的查处力度,坚决纠正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收官战提供纪律保障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