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县文广旅局第二期工作信息:凝聚集体智慧 破解发展难题

来源:文广新局 发布时间:2022-03-01 17:07:30 浏览次数: 【字体:

 

 

 

 

 

        

 

淅川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办                 2022年1月20日

 

凝聚集体智慧  破解发展难题

 

近年来,文化旅游相互促进、融合发展,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但是,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仍存在合作领域不宽广、合作机制不顺畅、政策扶持不到位等问题,文化旅游发展现状与当前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还不完全适应。如何依托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努力实现文化和旅游有机融合发展,按照“观念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要求,县文广旅局集思广益,查堵点,破难题,通过扎实开展讨论,广泛组织调研,共谋文旅融合发展新思路。

一、强化组织领导,扎实开展讨论

全县“观念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动员会后,县文广旅局迅速行动,先后组织召开局党组会、党政班子扩大会、系统中层以上人员会议,传达《全县“观念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具体研究部署本系统“观念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同时,研究成立了领导机构,制定印发了《实施方案》,明确阶段性目标任务。1月18日上午,县文广旅局组织召开学习县纪委监委疫情防控问责通报会,收听收看市活动办第一期作风问题暗访专题片。围绕全市文广旅系统开展思想观念解放大讨论、全县“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讨论活动,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局领导班子成员、局属各单位(股室)负责人开展专题讨论情况汇报。此外,紧紧围绕如何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实现文旅文创融合发展;如何让文化遗产“活”起来,提升淅川文化影响力;如何叫响文旅品牌,增加外地游客流量;如何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会上逐人发言,集思广益,统一思想认识,共谋发展思路。我局先后组织召开局党组会议2次,党政班子扩大会3次,系统中层以上人员会议4次,专题会议2次,共组织撰写思想观念解放大讨论心得体会14份,为大讨论持续深入开展奠定了良好的思想组织基础。

认真查摆问题,广泛组织调研

结合思想观念解放大讨论,我局采取集体征求意见与分头交流谈心相结合,局主要领导与班子成员、班子成员相互之间、班子成员与分管口线主要负责同志广泛交流谈心,力求把问题谈透找准,把改进方向理清楚。通过上述措施,积极查摆我县文化事业发展的现存问题,并对相关问题进行分类和筛选,主要表现在:思想不够解放,观念保守陈旧,缺乏担当作为,对推动全县文化事业发展缺乏深入研究,谋划不够,没有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和市场优势、全面带动文化事业发展,在塑造县域文化形象、扶持文化产业发展、保护研究利用文物、推动文旅融合等方面作为不够到位,县域整体文化形象不够突出,文化氛围不够浓厚,文化符号不够鲜明。针对上述存在问题,我局有针对性的确定具体调研课题,并责成相关副职领导深入调研。同时,由分管领导牵头负责,会同分管口线中层以上人员广泛开展集中讨论,共同谋划问题整改措施,并对后期如何发展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依据地方实际,共谋发展思路

淅川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楚始都丹阳所在地、楚文化发祥地、南北文化交汇处,楚文化、水文化、移民文化、商圣文化交相辉映,就如何依托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努力实现文化和旅游有机融合,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集思广益,形成初步发展构想:

(一)打造四大文化景观区

一是打造以南水北调源头渠首为代表的水文化景观区。以开发大型丹江景演出为平台,设计楚国编钟、古筝或秦楚大战表演,再现楚风楚韵,在适宜地区设置“朝秦暮楚”标示性建筑,增强文化吸引力二是打造以三省交界荆紫关为代表的商业文化景观区。重启山陕会馆古戏楼,大开发古装戏剧演出项目,充分发挥荆紫关独特的区位优势,定期举办“三省边贸文化节”活动、三省戏剧联谊赛、三省民间艺术展演赛、三省农民运动会等各具特色文体活动,切实加强三省边贸文化交流发展。三是打造以佛教圣地香严寺为代表的宗教文化景观区。恢复重建香严寺内原有建筑有效开发寺外周边包括璇台寺、塔林、珍珠泉、双石洞、龙泉、水帘洞、花果山等其它景点,着力对璇寺遗址、石板房建筑群、琼爷庙遗址、香炉峰、璇台沟、璇台绝等人文和自然资源实施有效开发,真正树立起“生态璇、佛景璇台”的品牌形象。四是打造以南水北调移民文化苑为代表的移民文化景观区。以南水北调移民文化苑、丹江移民民俗馆、南水北调淅川移民展览馆为平台,图文并茂介绍全县移民相关情况,现场播放淅川大移民宏观场景,定期组织举办南水北调移民寻根文化节活动,让后人了解南水北调工程,传承淅川移民精神

(二)打造精品舞台剧(节)目

将淅川民歌、锣鼓曲、蛤蟆嗡、《丹江号子等优秀传统历史文化创编成文艺节目,以情景剧《丹江夜雨》为基础,紧紧围绕南水北调重大历史背景,延续创作打造一台融“大移民奉献篇”、“保水质贡献篇”、“新成就展示篇”在内的精品舞台艺术节目,依托县曲剧团、越调剧团等文艺团体,组建“中线渠首艺术团”,适时组织到调水沿线城市进行文艺演出,展示淅川民风民俗,宣传淅川良好形象。

(三)打造特色文创产品

围绕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彰显淅川独特区位优势,强化以“淅”字为代表的文创产品开发,开发以反映楚文化、商圣文化、调水文化等为内容,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丝毯、玉器、银工艺品、文物复制品、陶瓷工艺品、手编艺术品、文化衫、文化帽、丹江纯净水等文化旅游产品。可通过政府指导、政策推动、合理规划等方法,鼓励群众积极从事文创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活动,以产生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四)打造文旅融合示范点

长远以丹江湖5A级景区创建为龙头,以环库公路和西十高速为纽带,用大旅游支撑大产业,增强辐射带动力。短期着力打造乡村旅游示范点,整合开发赏花、垂钓、果园采摘、农家乐等配套旅游服务项目。深入推进“百姓文化云”平台建设,不断满足基层群众公共数字文化服务需求。以乡村文化合作社建设为抓手,将公共文化服务与乡村振兴、乡村旅游相结合,将淅川民歌、锣鼓曲、蛤蟆嗡、《丹江号子》等优秀传统历史文化创编成文艺节目,依托县曲剧团、越调剧团等文艺团体,适时组织到旅游景区、红色教育基地、乡村旅游示范村进行文艺演出,切实加快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步伐。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