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淅川县滔河乡>公示公告>详细内容

关于印发《关于在全乡开展“志智双扶”深化移风易俗活动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来源:滔河乡 发布时间:2018-12-27 15:00:30 浏览次数: 【字体:

 

 

 

 

 

 

滔发〔201880

 

 

 

关于印发《关于在全乡开展“志智双扶”深化移风易俗活动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村、乡直各单位:

现将《关于在全乡开展“志智双扶”、深化移风易俗活动的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滔河乡委员会 

2018915 

 

 

关于在全乡开展“志智双扶”

深化移风易俗活动的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扶贫开发战略思想,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切实做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进一步教育引导贫困群众转变“等、靠、要”思想,培养自强不息、勤劳致富、艰苦创业的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细落小落实,助力全乡打赢脱贫攻坚硬仗,现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教育引导广大群众深刻领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思想内涵,把“扶志”与“扶智”有机结合起来,加强教育培训,强化民风建设,着力示范引领,丰富活动载体,规范完善机制,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提高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思想舆论保证和良好精神文化条件。

二、工作目标

通过思想教育、政策宣传、情感交流、典型带动、技能培训、开展移风易俗活动等方式,引导贫困群众树立“安贫可耻、勤劳光荣”的思想观念,激发贫困群众从“要我发展”到“我要发展”转变的内生动力,贫困群众主动脱贫的志气、信心和观念明显增强,摆脱贫困的愿望、技术和方法显著提高,实现由输血扶贫向造血扶贫的“发展型”转变,做到物质脱贫与精神脱贫同步推进,确保实现贫困群众物质和精神“双脱贫”,实现农村村风民风的根本性好转,进一步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三、主要任务

(一)深化宣传教育

1.大力开展宣传报道。网信办要发挥好互联网、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优势,开辟专题专栏,广泛开展“志智双扶”、深化移风易俗宣传活动,积极宣传脱贫攻坚各项惠民政策、意义和“志智双扶”、深化移风易俗的典型做法,形成强大的宣传声势。各村要广泛挖掘脱贫攻坚典型人物,运用勤劳致富宣讲小分队、村喇叭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巡回开展宣讲,引导广大贫困户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在全乡形成人人愿为、人人可为、人人能为的脱贫攻坚工作氛围。

责任单位:乡网信办、乡文化站、乡扶贫办,乡广播站、各服务区、村。

2.精心组织宣讲活动。各村要以道德讲堂为主阵地,突出基层党员干部和贫困群众两个重点,深入组织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大力开展“热爱党、热爱集体、热爱劳动”“三热爱”教育活动,引导党员群众听党话跟党走,永远感谢党。针对好逸恶劳、奢侈浪费、诚信缺失等不良习气,要深入开展文明新风教育,推动农村社会形成勤劳致富、节俭节约、诚实守信、尊老爱幼的道德风尚。

责任单位:乡“两弘扬一争做”办公室,乡扶贫办各服务区、村。

3.        深入开展社会宣传。扶贫政策宣传要做到“九个一”:要成立一个扶贫宣传队,创作一批形式多样的扶贫文艺作品,每户发放一套政策明白卡,每家确定一个“明白人”,每村设立一个扶贫政策宣传栏,每周确定一个政策宣传日,每村有一个政策宣讲组,每村有一批宣传标语,每年开展一次脱贫光荣户评选,通过建设文化墙、刷写标语、悬挂横幅等,集中对脱贫攻坚政策、典型事迹、文明新风等内容进行宣传。广泛设置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中国梦、“讲文明、树新风”等公益广告宣传栏和“贫困户红黑榜”“善行义举榜”等,宣传展示诚实守信、孝老爱亲、助人为乐、勤劳致富、自强不息等方面的典型,推动形成崇德向善、和谐向上的村风民风。利用“10·17”全国扶贫日等重要节点,鼓励各单位组织扶贫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扶贫知识宣传一条街”等宣传活动。

责任单位:乡“两弘扬一争做”办公室,乡文化站,乡扶贫办,各服务区、村。

(二)强化农村思想道德建设

4.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深入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破除“等、靠、要”思想,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要开展党建示范村创建活动,推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落地生根。要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发展经济、带领致富、移风易俗、脱贫攻坚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要组织开展最美脱贫户等各类评选表彰活动,弘扬时代新风,补齐贫困地区群众的“精神短板”,引导贫困户勤劳致富,实现村风民风根本好转。

责任单位:乡“两弘扬一争做”办公室,乡党建办,乡扶贫办,各服务区、村。

5.帮扶干部当好“四员”。充分发挥帮扶责任人帮扶作用,当好“四员”,即脱贫攻坚战斗员、扶贫政策宣传员、工作落实监督员、基层情况信息员;确保“四个进农户”,即利民实事进农户、政策法规进农户、信息技术进农户、文明新风进农户,不断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以干部的辛苦指数提升贫困群众的幸福指数,确保所有帮扶责任人每月到所联系贫困户家中至少3 次以上。

责任单位:乡党建办、乡扶贫办,各服务区、村。

6.推动移风易俗工作。把以“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婚丧事大操大办、反对封建迷信、打击黄赌毒,树立文明乡风”为主要内容的移风易俗、倡树新风活动纳入全乡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每半年开展一项移风易俗主题活动。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充分发挥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红白理事会等“一约四会”作用,参与民间事务的调解、监督和服务,开展道德评议,遏制陈规陋习,倡导文明新风。抓好示范带动,在全乡范围内,选出 8个村作为移风易俗示范村,典型引领,辐射周边,梯次推进。村规民约必须体现移风易俗和道德评议等新民风要求,约定婚事新办、丧事简办,限定红白事规模、时限、席面档次和礼金数额,禁放烟花爆竹,减轻人情负担,减少铺张浪费。对大操大办、铺张浪费、借机敛财、赌博迷信、好逸恶劳、失信耍赖、等靠要闹、不孝老爱亲等约定惩戒措施,为群众提供普遍认同的行为规范和约束准则,推动村民自治有规可依,有章可循。

责任单位:乡“两弘扬一争做”办公室,各服务区、村。

.改善环境面貌,提升精神风貌。以“三五一规范一眼净”(无垃圾乱堆、无污水横流、无杂物乱放、规范摆放物品)和“七改一增一树”(改院、改水、改厕、改厨、改电、改门窗、改地坪,增添必要的生活用品,倡树文明新风)活动为载体,结合村容村貌、户容户貌和精神风貌“两貌”提升活动,教育引导贫困群众养成文明习惯,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以环境面貌的提升促进精神风貌的提升。教育引导贫困群众从自身做起,整理家庭卫生,庭院干净,家具整齐,衣服整洁,经常理发、刮胡子,有一个好的精神风貌。每季度都组织一次村容村貌和户容户貌评比,奖优罚劣。

责任单位:乡扶贫办,各服务区、村。

.展评选表彰活动。结合“两弘扬一争做”教育实践活动评选推荐表彰一批依靠自己勤劳致富脱贫的“脱贫致富标兵”,树立正确导向,激励贫困群众踊跃发展致富,每村每季度对贫困户评选一次,颁发红黑旗。同时,大张旗鼓地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人物等系列评选表彰活动,推出一批事迹突出、群众公认、典型性强的“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好妯娌”“好邻居”,把普通百姓、平民英雄身上蕴含的优秀传统美德和崇高精神挖掘出来、宣传出去,用他们的嘉言善行感召群众、垂范乡里、淳化民风,示范带动更多的家庭勤俭持家、致富思进、向上向善。

责任单位:乡“两弘扬一争做”办公室、乡扶贫办,各服务区、村。

(三)持续提升农村文化建设质量和水平

9.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大文化扶贫力度,按照“七个一”(一个文化活动广场、一个简易戏台、一个文化活动室、一个宣传栏、一套文化器材、一套广播器材、一套体育设施器材)标准建好、管好、用好贫困地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

责任单位:乡文化站,各服务区、村。

10.办好“四讲四学”农民夜校。“四讲四学”就是通过党员干部讲、科技专家讲、致富能人讲和农民自己讲,学科学理论、学政策法规、学致富技术和文明新风。深化“两弘扬一争做”教育实践活动,大力开展道德讲堂活动、孝善敬老活动,充分挖掘村里的好家风、好家训,组织村民开展“晒家风家训”活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建设家风家训展示馆、展示廊、展示墙等,引导人们注重家庭,注重家风,注重家教,倡导弘扬夫妻和睦、尊老爱幼、勤俭节约、勤劳奋斗的文明家风。各村夜校要有管理人员、有固定场所、有教学设备。党员干部要带头讲、带头学,每村每月要组织一次讲学活动。用好村级大喇叭这一宣传载体,饭前饭后30分钟宣传各项惠民政策和好人好事。

责任单位:乡“两弘扬一争做”办公室、乡党建办,各服务区、村。

(四)努力提高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综合素质

11.因地制宜开展技能培训。大力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人社部门牵头抓总,以全民技能振兴工程为主要载体,将人社部门城乡劳动力职业培训、农业部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妇联“巧媳妇”培训、扶贫部门“雨露计划”、科技部门实用技术培训等,统筹纳入当地贫困家庭劳动力培训规划,整合各类培训项目,根据贫困家庭劳动力培训意愿和市场需求,分类分层次组织实施培训。侧重培训周期短、易学易会、脱贫增收见效快的“短平快”职业技能;利用农闲时间,积极开展“订单式”、“田间课堂”、“授课入户”等实用技术培训,使务农和技能培训“两不误”,力争实现所有有就业能力或有部分就业能力的贫困人口至少参加1项就业技能培训。组织开展具有针对性的企业用工现场招聘活动,为农村富余劳动力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等提供便捷的就业帮助。同时,抓住农民工返乡过节的有利时机,深入各村、思源社区等人口密集地点,大力宣传返乡创业政策,引导回乡创业。

责任单位:乡扶贫办、乡人社所、乡妇联,各服务区、村。

12.培育创业致富带头人。加快实施“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工程”,每个贫困村培育35 名创业致富带头人,抓好“贫困村致富带头人基地”建设,最大限度地引导贫困户采取到户增收项目入股、扶贫小额贷款入股、流转土地、务工等形式,实现增收。发挥创业致富带头人示范引领作用,倡导“勤劳光荣、懒惰可耻”的勤劳行为,教育引导激励贫困群众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脱贫致富,达到彻底脱贫、持久脱贫目的。

责任单位:乡扶贫办,各服务区、村。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志智双扶”、深化移风易俗工作是关系到脱贫攻坚战成败,关系稳定脱贫成果是否持续,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重要基础,各部门要提高认识,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把“志智双扶”、深化移风易俗工作作为脱贫攻坚的基础性工作,加强统筹协调,充分挖掘各个部门的政策、资源优势,凝聚工作合力。要结合自身工作职责制定周密详细的具体工作措施,保障“志智双扶”、深化移风易俗工作落到实处。

(二)完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宣传和扶贫部门组织协调、相关单位分工负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建立“志智双扶”、深化移风易俗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细化分解目标任务,明确成员单位职责,督促工作任务落实。注重发现和推广“志智双扶”、深化移风易俗工作的典型案例和实践经验,以点带面推动工作全面开展。

(三)强化督促检查。把“志智双扶”、深化移风易俗工作纳入脱贫攻坚工作考核评价体系,纳入日常检查范围,半年一考核,年终一总评。细化量化宣传引领、教育培训、主题活动、资金投入等情况,建立工作台账,提高督查考核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指导性。强化对各村各部门的督查考核,注重分类指导、分类管理、分类推进,推动工作落实见效。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