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湾镇生态产业发展情况
一、基本情况
寺湾镇位于淅川县城西北56公里处,丹江、淇河在此交汇,209国道和“运十”高速穿镇而过,有较好的区位优势。我镇属南水北调中线渠首工程重要水源地,保水护水责任重大。因此,我镇把发展生态产业和循环经济作为全镇工作的重中之重,并积极探索促进生态产业发展的有利措施与对策,大力发展生态型支柱产业,努力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目前,全镇拥有湖桑老产业5000亩,新发展油牡丹产业1000余亩,优质薄壳核桃3500亩,软籽石榴1200亩,初步形成了一村一品、规模化发展的生态产业格局。
二、主要做法
一是明确主攻方向。首先是明确产业发展品种,避免多、乱、杂形成不成规模现象,致力打造规模化生态型支柱产业。根据全县生态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要求,我镇结合地方实际,将生态产业发展方向定位为于油牡丹和软籽石榴两个品种,重点给予倾斜扶持,明晰了产生态产业发展导向。第二,全面做好规划。根据我镇土地资源分布情况,进行了合理规划,在山地、丘陵地带以发展软籽石榴产业为主,并对原有核桃基地进行改良嫁接,打造山区林果产业带。在沿河平原地带以发展油牡丹产业为主,着力建成平原油牡丹、桑蚕产业带,并按照试点先行的办法,做好示范带动,引领产业发展。第三,用好机制。我镇建立了产业发展长效机制,成功引进了佳禾公司和洪联农林公司两家产业龙头企业,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鼓励广大群众积极做好土地流转,集中经营、统一管理、利益共享,最大限度地消除农户在市场方面的后顾之忧。
二是注重宣传。首先是全面动员。我镇召开了“发展生态产业、建设生态美丽寺湾”工作动员会,认真贯彻县发展生态产业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宣传发展生态产业的重大意义,努力营造发展生态产业的社会氛围;其次是组织观摩学习。我镇组织镇村干部到镇生态产业发展好的上街、大华山村和盛湾等兄弟乡镇进行产业观摩,引导全镇各村发展自己的主导产业,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第三是深入调研。组织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到各村分片分包调研,并动员各村结合本村实际情况,进行生态产业的发展的规划,组织召开群众大会,通过算账对比等形式帮助群众看清发展方向,主动配合土地流转,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生态产业。
三是领导重视。首先是做好谋划。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生态产业发展,将此项工作列为全镇重点工作之一,与其它重点工作一同谋划,在年度工作会上,我们将产业发展单列运作,建立台账,细化任务,分包到村,明确要求各村对生态产业发展进度一月进行一次口头汇报,一季进行一次现场督查,敲定地块,抓好时机,扎实落实。第二是明确责任。我镇成立了生态产业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亲自抓,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第三是制定扶持政策。在县里出台生态产业发展优惠政策的基础上,我们也出台了《寺湾镇生态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并拿出专项资金80余万元,做为产业发展基金,对当年产业发展较好、成效突出的村和龙头企业,运用以奖代补的办法,给予重奖。在产业基地配套方面,给予项目倾斜,大大激发了龙头企业引领发展生态产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上述扶持和措施激励,我镇自去冬今春以来,共新发展油牡丹产业1200亩,优质核桃1500亩,软籽石榴1200亩,竹子2300亩,现正在积极运作土地,已集中流转土地2000余亩,待今冬明春即可完成发展任务。力争通过2-3年努力,使全镇油牡丹产业达4000亩,软籽石榴产业达6000亩。同时要进一步拉长产业链,上马植物油加工项目和农游观光项目,不断推进全镇生态产业向农游、观光、后续加工一条龙化方向迈进。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土地流转困难。由于受传统思想制约和传统种植模式的困扰,部分农户害怕失去土地,不敢放手由他人经营,顾虑重重,影响了生态产业的发展速度。
二是投入不足。因受镇域财力和群众收入的制约,生态产业基础投入严重不足,群众自筹和地方财政补贴十分有限,加上生态产业见效期相对较长,在见效空白期,公司和农户投入较大,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生态产业规模的快速扩大。
三是政策跟踪落实力度不够。针对产业发展,县里虽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但落实力度不够,配套资金到位滞缓,不能与产业发展的需求同步进行,也影响到群众产业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是生态产业发展的风险仍然不能回避。因受市场等不确定因素的制约,随着生态产业规模的壮大,供大于求等市场不可预见性仍然存在,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矛盾依然不容忽视,部分群众也存在观望心态,影响了生态产业快速发展。
四、生态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是加快土地流转的进程。为消除农户放手经营顾虑,县里应出台相关政策,进一步明晰土地经营权,流转程序,让群众放心,让土地流转工作步入正常化轨道,从而可加快土地流转,促进经济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二是进一步加大政府投入。在产业发展见效空白期内投入较大,县里应设立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对龙头企业和产业基地配套方面予以加大扶持,避免因企业或农户投入不足而脱管现象发生。同时应加大与银信部门的对接,为生态产业的发展提供必需的低息贷款,增添产业发展的动力。
三是做好生态产业发展的跟踪服务,切实做好优惠政策的落实,让龙头企业和群众及时享受到政策优惠,增强发展信心。
四是及时做好为市场调研,及时正确评估产业发展的风险,为生态产业的发展提供市场信息渠道支撑。
五是针对全县产业发展现状,县里应确定几个品牌公司,划分产业板块,进行有组织有倾向的推进,避免盲目发展和产业多、乱杂、无特色现象。
图为我镇油牡丹种植基地: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