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淅川县寺湾镇>政务动态>详细内容

创新机制抓建管、精心打造养老平台

来源:寺湾镇 发布时间:2015-03-26 21:32:30 浏览次数: 【字体:

 

寺湾镇位于淅川县城西北56公里处,全镇面积144平方公里,辖29个行政村,256个村民小组,8578户,4.1万人,共有五保对象,413人,其中集中供养166人,分散供养247户,247人。现有敬老院四所,正在筹建大型综合敬老院一座。

近两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民政局的大力支持指导下,寺湾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方针和路线,以打造民生工程为重点,牢固树立“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理念,认真探索养老工作发展新思路,全面加强敬老院建设和管理,为全镇社会大局稳定和谐提供了强有力保障,我们的主要做法是围绕养老服务,积极落实“四抓”:

一、抓领导强组织

一是寺湾镇党委政府年初召开了民政工作专题会议,对敬老院建设工作进行专题研究,统筹安排。二是成立了敬老院建设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为组长,分管副职为常务组长,纪检、宣传、财政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形成了一把手亲自抓,分管副职具体抓,各口联合共同抓的工作机制,充分加强敬老院建设的领导和建设资金的监管,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三是加大协调力度,党委书记亲自挂帅,加强协调,筹措资金,支持敬老院建设。

二、抓基础强推进

一是抓好谋划。根据上级指示精神,要求敬老院集中供养率应达到50%以上,但因受目前我镇敬老院居住条件所限,规模范围不大,标准不高,集中供养率不能达标,随着全社会老人生活条件的改善,集中供养与居住条件的矛盾日益突出,迫切需要筹建新敬老院一座,针对这种情况,寺湾镇党委政府积极做好工作谋划,决定筹建新的敬老院一座,结合道路交通、水电等方面的情况和五保来人的分布状况,经过认真选址,最后确定在夏湾村三组征地15亩,新建楼房82间,规划建筑面积3460平方米。二是抓好实施。首先,抓好资金落实,利用“7.24”洪水冲毁部分五保老人房屋,大家要求集中筹建房子的有利时机,争取倒房重建项目资金,同时采取加大上跑力度和乡镇自筹、建筑方垫资等方式筹集资金,共筹措各类资金450余万元,保证了敬老院建设的资金费用。其次,抓好敬老院项目建设。我镇成立了敬老院项目建设督查组,从项目征地、施工到资金监管,多方面做好监管,保证了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减少了资金的跑冒滴漏现象,于20147月全面完成了夏湾村敬老院的建设。三是抓好配套。敬老院主体建成后,又立即着手配备了办公桌椅、档案柜、电脑等办公设备,实现了独立办公。同时,为了满足院民的生活要求,还在敬老院内设立了医疗室、理发室、洗澡间、阅览室、娱乐室,安装了各类健身器材,每个院民房间均安装了电视、电扇,并设有卫生间,使院民的居住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我们保证,今年51日前让五保老人们乔迁新居,住进高标准的新楼房,使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达到50%以上。

三、抓创新强管理

一是注重制度建设,抓好日常规范。结合我镇实际和敬老院工作特点,我镇制定了《敬老院工作流程》、《敬老院财务管理制度》、《院民管理细则》等制度,统一制作上墙,并建立各项工作台账和管理档案,使敬老院工作人员对各项业务和服务对象基本情况了然于心,方便了工作的开展和院民的管理,达到了管理到位、服务到位、使敬老院工作逐步实现了规范化。二是创新机制,加强管理。我镇民政所对敬老院的五保老人,从衣、食、住、行、医、葬、安全等方面进行了统筹规划,合理安排,成立了环境卫生、安全保卫、财务监管、劳务分配、生活调剂、矛盾化解、文化娱乐等自我服务小组,保证了卫生常打扫、被褥常晾晒,生活常改善、探亲常组织,活动常开展,实现了院民自主管理,尤其是在安全管理上,建立了外出活动陪护制度,凡涉及智障人员的外出或返家探亲行为均安排专人陪护和照料,最大程度地防止了此类人员的走失和意外事故的发生,保障了院民的安全。三是发展院办经济,提高院民生活保障。在抓好院民自主管理的同时,积极发展院办经济,组织有自理能力的院民种粮、种菜、养猪、养羊,通过劳动和创收,基本保证了蔬菜、油料、猪肉的补给,很好地改善了院民的生活条件,提高了院民的生活水平。在此基础上,在院民中开展多种娱乐活动并开展“五好院民”评选,使敬老院里的五保老人不仅老有所居、老有所养,而且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如我镇敬老院的老人孙宗元,是大家公认的活雷锋,多年义务为大家理发、洗衣服,连续几年被大家评为“五好院民”。

四、抓队伍强服务

一是努力打造一流的管理队伍。我镇民政所在编的只有3名工作人员,均已接近60岁了,但三人分工明确、各负其责、任劳任怨、从不怕苦,也不怕累,依然坚持工作在一线,可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生命不息,战斗不已。另外,又在全镇老党员、老干部中聘请了16名素质高、善管理、会服务的管理人员,并从中筛选出5名老同志担任五所敬老院院长,进行了岗位培训,更新了管理观念,树立了服务意识,让他们带着感情去工作,视院民为亲人,积极帮助院民排忧解难,做好服务,创造了温馨和谐的服务模式,切实提高了管理质量和服务水平。二是积极转变作风。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加强敬老院管理队伍理论学习和党性锤炼,通过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全体工作人员的大局意识、公仆意识和廉洁自律意识明显增强,工作作风明显转变,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总之,近年来,我镇克服了种种困难,成功完成了敬老院建设和基础配套工作,提高管理水平,打造为民服务的新平台,但与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及兄弟乡镇相比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今后,我们将牢记“以人为本、为民解忧”的根本宗旨,进一步完善敬老院基础配套,探索社会养老新思路,进一步优化管理举措,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努力打造一流的养老服务。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