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湾镇全力以赴构建水源地生态屏障
为切实做好保水质、迎通水工作,寺湾镇党委政府采取四项举措,不断加强生态基础建设,致力构建生态屏障。
一、高度重视强组织。该镇将强生态、保水质作为全镇工作的重中之重,摆上主要日程.一是成立了生态屏障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王志斌亲自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任副组长,相关职能站所负责人任成员,下设生态绿化组、产业发展组和环境治理组,并组建了各自的队伍和人员,形成了大员上前亲自抓、分项具体有落实的领导机制。二是将生态屏障建设纳入对各村各单位的综合目标考评,并签订了目标责任书,提高考评亮化尺度,强化质量考评力度,建立了严格的奖惩追责制度,全力保证此项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二、认真规划定目标。该镇一是根据各级关于加强水土保持,共同保护水质的要求,结合寺湾地处渠首水源地和镇域内绿化造林情况,聘请县林局领导和技术人员,从迎通水、保水质、强生态的角度,对全镇生态建设分别实施了产业发展三年规划、绿化造林五年规划和生态保护长期规划,坚持规划为先导,逐年持续推进。二是按照规划,我们又分别出台了各项具体的实施方案,量化目标,分解到年度,明确工作任务,做到一年一个台阶,逐步打造环境优美的生态宜居寺湾。
三、多管齐下抓落实。一是借助近期雨水天气墒情好的有力时机,筹措资金30余万元,调集侧柏苗木近10万余株,以上荆公路、209国道沿线第一山脊为重点,打破区域限制,大力实施绿化造林行动,特别是对无土山坡地带,采用移土栽苗、浇水保苗的办法,共开挖土石6万余方,出动洒水车10台余次,完成了上荆公路、209国道沿线6000亩绿化造林任务。二是积极对接产业龙头,按照定地定种的原则,广泛发展生态产业。引进臻瑞集团,运用林权流转的方式,大力发展黄楝树产业,现已完成8个山区村2万余亩林权流转任务,引进佳禾农业,采用政府先期投资土地流转费用的办法,集中流转土地800亩,发展油牡丹,现已完成一期500亩的栽植任务,力争使今年累计种植面积达2000亩以上。三是加大污染治理。全力推进“两厂”建设,集中人力、物力抢抓进度,确保按期投入使用。同时对石材加工,畜禽养殖等大力开展专项治理,关停石材加工企业3家,搬迁养殖场2家,最大限度地保障水质安全。四是深入开展清洁家园“五进”活动,加大环境卫生基础设施配套,强化日常维护,切实提高广大群众文明卫生意识,进一步提升了宜居水平。
四、加大督查促进度,根据全年生态建设的总任务,该镇一是建立工作台账,进一步细化分解,明确时限和标准,下压责任到人,形成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身上有责任,做到全年任务不减少,工作目标不降低。二是成立了由党政办、纪委、文化中心等部门组织的联合督查组,按照工作台账定期、逐项督查验收,并利用电视、简报等形式,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在全镇内通报,激励先进,鞭策落后。对规定时限完不成任务的,由镇纪委进行问责,达到工作开展实打实,不掺假,全力保证各项生态建设任务落到实处。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