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以“四型机关”建设为抓手,推动行风建设走深走实行稳致远
行风建设三年攻坚专项行动是净化行风问题、深化监管效能、优化营商环境的主抓手,是为群众办好关键小事、民生大事、发展要事的主动力。淅川县市场监督管理局高度重视,严格贯彻落实总局关于深入推进行风建设三年攻坚专项行动工作要求,以“四型机关”建设为抓手,稳步推进,持续发力,以担当实干争一流的奋进姿态,不断推动行风建设走深走实、行稳致远。
一、抓“学习型”机关建设,打造素质过硬队伍
行风建设三年攻坚专项行动为新形势下加强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淅川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以“学习型”机关建设为载体,持续加强队伍建设。一是内化“行风建设”精神学习。行风建设三年攻坚专项行动启动以来,淅川县局高度重视,迅速召开专题部署推进会,成立工作专班,制定实施方案,将“行风建设”精神要领传达给全体干部职工,督促落实行风建设三年攻坚专项行动的“年度重点工作”,持续聚焦行政审批、日常监管和行政执法三大领域深入排查,稳步推进,全面优化监管为民、服务发展的理念、制度、作风。二是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加强理论学习,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严格贯彻落实“三会一课”制度,鼓励党员干部通过“学习强国”“干部网络培训”等多种形式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自觉接受党性教育。同时结合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节等重要节点开展“四史”学习教育活动,弘扬忠诚担当,践行初心使命,促使广大党员干部时刻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做到信念坚、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三是深化业务能力学习。深化业务学习是提升履职能力的关键,2024年已组织宣传通讯员培训、计量技能培训、执法业务培训等活动,选派年轻业务骨干赴先进地区学习经验和技术,着重培养一批业务精湛、本领过硬的行家里手。同时组织开展以专题授课为主的“市场监管大讲堂”,邀请食品、药品、特种设备、价格等领域知名专家及业务骨干为全局干部职工“赋能充电”,以“学习型”机关建设,打造一支“一专多能”市场监管队伍,提升现代化建设新能力。
二、抓“服务型”机关建设,树牢监管为民理念
市场监管总局启动行风建设三年攻坚专项行动最终目标是全面优化监管为民的理念、能力、制度和作风,更好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淅川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以“服务型”机关建设为抓手,打造监管为民的服务品牌。一是转变职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以市场监管总局关于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举措40条为准则,按照既要“放得活”又要“管得住”要求,开创优化营商环境专栏,最大限度收集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难点和堵点,有针对性地排忧解难。在经营主体准入退出领域,不断提升登记注册规范化便利化水平,推行电子营业执照跨区域、跨部门、跨行业互通共享应用。在“双随机、一公开”市场监管领域,淅川县市场监管局打破区域监管执法壁垒,在全市率先开展跨区域“双随机、一公开”联合监管,形成“信息共享、资源共用、协调配合、综合监管、齐抓共管”的监管格局,被“营商环境看河南”选为典型经验做法全省推广。二是提升效能,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拓展“线上”和“线下”两个服务平台,线上按照“零成本注册、零距离服务、一站式通办”的宗旨理念,推动“证照分离”改革,持续缩短审批流程、环节、时限,为经营主体提供全流程“保姆式”帮办代办服务,切实降低市场运行的成本和制度性经营成本,激发市场主体经营活力。2024年,在市场低迷的情况下,我县新增市场主体突破4000户,经营态势稳定向好。线下走进群众中开展惠普于民活动,陆续开展“315消费者权益日”“质量月”、食品安全周、手机变砝码、万人助万企等宣传活动,将服务触角延伸到群众身边“最后一米”。三是强化技能,办实“群众关键小事”。始终秉持“小事莫小视”的初心,锤炼“真事较真、实事干实”的决心,聚焦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积极开展“服务群众惠民生”活动。针对“鬼秤”频发现象,在全县范围内开展贸易结算计量秤专项整治行动,对县域内所有贸易结算计量器具进行地毯式排查,共排查出6300余台计量器具,目前已全部登记造册,建立台账。对发现的问题,采取措施督促立即整改,共查处11起违法案件,切实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里。同时深入开展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整治、校园食品安全专项行动、粮食购销领域专项监管、加油(气)站专项检查等,对关乎群众切身利益、长远利益的“关键小事”一件件做好、一项项落实,弘扬民本情怀,涵养初心使命,以“嵌入式”服务办好人民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做好党和政府在基层的“形象代言人”。
三、抓“廉洁型”机关建设,树牢清正廉洁形象
行风建设三年攻坚专项行动的年度重点是全面查纠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最急需、最迫切,反映最强烈的行风突出问题,强化廉洁高效、勤政为民的市场监管队伍形象。淅川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以“廉洁型”机关建设为依托,营造崇廉尚廉氛围。一是坚持“一个引领”。以行风建设三年攻坚专项行动为引领,设立“行风监督员”和“行风监测点”,抓好线上线下两个阵地,线上开辟“党风廉政”专栏,深化政务公开、公开办事制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打造阳光政务。线下全力推行按责分权,坚决杜绝机关搞“一言堂”,杜绝因权责不清出现“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现象,消除滋生腐败的土壤。二是突出“两个抓手”。以“讲政治、守纪律、负责任、有效率”为目标,将开展警示教育活动和读书思廉文化活动有机结合,组织党员干部参加警示教育基地,观看反腐倡廉纪录片,自觉接受廉政清风洗礼。同时定期开展“四个一”读书思廉倡廉活动,形成“读书修德、以德律己”的良好机关氛围,持续弘扬清正风尚,提升全体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底线。三是做到“三个结合”。将行风建设同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相结合、同观念能力作风提升年相结合、同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相结合,充分发挥人民群众信访举报的监督作用,对滥用权力、失职渎职、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敢于刀刃向内,刮骨疗毒。2024年,对2名履职不力的同志给予党纪政纪处分,起到了有效的震慑警醒作用。
四、抓“法治型”机关建设,提升依法履职能力
行风建设三年攻坚专项行动指出要着力排查执法领域治理粗暴、选择趋利、素养欠缺等问题,不断提升各级市场监管部门依法履职、依法行使职权的能力水平。淅川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以“法治型机关”建设为目标,不断提升依法履职水平。一是“学法”与“普法”同向发力。加强系统内干部职工法律知识学习,依托线上公众学习平台和线下大讲堂开展法治教育, 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市场监管领域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为重点,及时关注新修订的内容,时刻保持学法内容的先进和科学。同时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的要求,结合“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食品安全宣传周、质量宣传月等主题积极开展普法进机关、进农村、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动员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提高普法的针对性和时效性,让法律知识入耳更入心。二是规范执法与依法行政紧密连接。把依法行政贯穿于市场监管工作全过程,严格执行“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的监管要求,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市场监管立案法制审核制度和执法责任追究制,切实做到严格执法、规范管理、结果公正。同时组织年度案卷集中评查工作,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及时纠偏纠错,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严控执法“安全阀”和“红线”,全面提升法治化水平。2024年以来,淅川县局在民生领域查出的4个违法案件被省、市局选为典型案例,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三是“刚性执法”和“柔性执法”有机融合。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坚持“法治化”与“人性化”相结合、处罚与教育相结合、过罚相当和综合裁量相结合的原则,对非主观故意违法且危害后果轻微的经营主体进行“量体裁衣”,指导、帮助其规范提升经营行为,鼓励和引导违法经营者改正轻微违法行为,促进企业守法诚信经营。切实将“包容”不“纵容”,“审慎”不“省事”,“免罚”不“免责”贯穿到具体的市场监管实践当中,全面推行包容审慎监管执法,让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行风正,事业兴!下步,淅川县市场监管局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分析研判市场监管领域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以“四型机关”建设为引擎,动员广大党员干部大力弘扬忠诚品格、民本情怀、躬耕精神、忧乐境界、科圣追求、清正风尚,励精图治,拼搏奋进,持续推动“行风建设”走深走实行稳致远,为开创市场监管事业新局面展现新担当、作出新贡献。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