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县召开2024年部门联合 “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谋划部署会
1月4日,淅川县2024年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谋划部署会在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六楼会议室召开,县林业局、司法局、农业农村局、应急局、文广旅局等27个县直部门以及商圣街道办事处、金河镇人民政府等17个乡镇街道主管领导和业务专干参加会议。
会上,宣读了第十一期工作简报,截至目前,全县44个执法主体开展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227次,其中本部门抽查21次,部门联合抽查206次,联合抽查率为90.75%,将检查对象信用风险等级嵌入双随机检查227次,信用关联双随机任务占比100%;我县共归集各类信息369031条,其中行政处罚1230条,行政许可272584条,抽查检查20546条,小微企业扶持2195条,联合惩戒75条,部门公告20条,荣誉信息68条,行政确认72259条,行政征收5条,产品质量抽查46条,无证无照经营3条;我县“互联网+监管”共有主项590条,主项覆盖数590条,主项覆盖率100%,子项共2479条,子项覆盖率100%,各成员单位主项和子项覆盖率均为100%。
会议指出,为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争创一流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淅川县积极推行“一业一查”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新模式,会同全县市场监管领域44个部门,出台了《淅川县推行“一业一查”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方案(试行)》、《淅川县“一业一查”跨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抽查事项清单》、《2023年度淅川县“一业一查”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工作计划》和《淅川县“一业一查”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抽查综合监管合规指引(试行)》四个规范性文件,确保到2024年底“一业一查”模式全面推行,推动事中事后监管从“按事项管”向“按行业管”转变,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经营干扰的工作目标。
会议强调,一是要提高思想认识,认真组织落实。各成员单位要严格按照《淅川县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实施细则》及相关文件精神认真组织实施;二是要加强严格执法,做到规范抽查。严格按照《淅川县2024年市场监管领域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抽查工作计划》和《淅川县规范入企执法优化涉企服务工作方案(试行)》的通知实施抽查,避免多头执法、重复检查,减少对市场主体正常经营活动的干扰,确保计划之外无抽查。同时,要进一步配合做好完善检查对象名录库和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信息更新工作,原则上所有“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均应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部门协同监管平台--河南)”统一实施,包括制定并公布方案、抽查任务的匹配、抽查结果的公示等,确保随机抽查制度化、规范化、统一化。其中,对抽查结果不能记于企业名下的非市场主体可同时通过淅川县人民政府官网等其他平台公示;三是要加强配合力度,实施应联尽联。按照各级优化营商环境决策部署,进一步深化“双随机、一公开”、加强跨部门综合监管在市场监管领域“能合尽合”、“能联尽联”的原则,推动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监管,抽查工作由以往按“事项管”向按“行业管”的转变,切实降低经营主体交易成本,优化资源配置,减少了对经营主体正常经营活动的干扰;四是要风险分级分类,提升差异化监管。持续推进企业信用风险分类差异化监管,建立健全企业信用风险分级分类管理工作机制,将“一业一查”抽查的比例频次、被抽查概率与抽查对象的信用等级、风险程度挂钩。对有不良信用记录、风险高的要加大抽查力度,对信用较好、风险较低的可适当减少抽查。要加快制订具体制度措施,对涉及安全、质量、公共利益等重点领域,要不断完善分级分类标准,优化监管的内容、方式和频次,提升监管精准化水平。提高监管精准化水平,加强对经营主体信用风险的运用。对信用风险低的减少抽查频次和抽查比例,对信用风险高的加大抽查频次和比例,全力以赴构建对守法诚信者无事不扰,对违法失信者无处不在的监管理念,引导经营主体积累自身良好信用的主动性、自觉性,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高竞争力;五是要强化督导规范,加大宣传力度。县联席办将不定期通过线上平台关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开展情况,同时采取线下实地督导,梳理创新典型案例,推介案例典型做法和先进经验,全面提升“双随意、一公开”监管工作社会知晓度,持续优化我县营商环境。
最后,部门成员单位做了交流发言沟通,疏通了工作中的堵点,解决了工作中的难点。
下一步,淅川县将全面推行“一业一查”跨部门综合监管改革,探索包容审慎监管理念。做到一张清单管边界、一本手册管检查、一次上门管秩序、一个平台管信息,为经营主体“松绑”、为办事群众“提速”、为日常监管“增效”,努力争创一流营商环境,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