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淅川县农业农村局>政务动态>详细内容

“数”字赋能政务服务 群众生活更有质感

来源:县农业农村局 发布时间:2023-09-28 14:32:30 浏览次数: 【字体:

近年来,河南省把政用数据的聚通用作为大数据战略行动优先方向,推动部门专网向河南政务服务网靠拢,数据往河南政务服务网汇聚,业务与河南政务服务网融合,奠定了“进一张网、办全省事”的扎实基础。近年来,淅川县农业农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充分利用大数据系统平台,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县关于政务服务数字化工作精神积极推进大数据创新应用,对行政审批中心农业农村局服务窗口的 “一窗受理,集成服务”综合性窗口运行工作进一步规范提升,多措并举全面提升服务质量。

一、强化组织领导,优化窗口整合。一是加强事项归并,坚持应进必进。农业农村局高度重视“放管服效”改革工作,组建行政审批服务股,整合所有政务服务事项,统一集中至行政审批服务股,行政审批服务股整建制进驻服务大厅,坚持“大厅之外无审批”,所有服务事项全部纳入农业农村局窗口集中办理,所有服务事项均纳入“无差别全科受理”范围,实现了应进必进,集中到位。二是优化窗口布局,精准选调人员。选调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服务态度好的业务骨干充实到服务窗口,充分授予政务服务事项的办理权限,实现无差别、规范化的受理政务服务事项。三是规范办理流程,提升服务标准。梳理印制《淅川县政务服务中心农业农村服务业务“一窗通办”事项清单及样表》,明确服务事项的办理方式、办事流程、申报材料、办理时限等办理规程

二、启动“帮办、代办、延时办”工作机制,提供服务保障。按照“放管服效”改革工作要求,积极推行审批事项减材料、减流程、减时限, “一窗受理”,目前农业农村所有政务服务事项均可以提供“帮办、代办、延时办”服务。工作人员根据群众诉求,提供精准服务,譬如首次办理,咨询导办;不会办理,帮办代办,针对文化程度不高的群众或行动不便的特殊人群问题,由专职工作人员帮助领表填表、跑腿代办,直至事项受理、办结;到下班时间而群众正在办理或着将要办理的事项没办理完,我局窗口工作人员坚持群众事情没办完不下班避免让群众再来的工作原则,为远道而来的群众提供延时办服务。2023年至今通过帮办代办、延时办、上门办服务办理许可达90人次。

三、拓展“不见面审批”渠道,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可办”。按照“四级四同”标准,对接河南政务网服务平台,着力构建网上申请”网上办理的审批工作新模式根据县政务服务中心《责任目标绩效考核细则》要求,农业农村局窗口“以人民满意为中心“全力打造最优营商环境”, “网上办”、“延时办”、“帮办代办”等利民举措,做到服务至善。

四、依托河南省“互联网+监管”平台,借助信息化、大数据分析挖掘等技术手段,归集、共享行政检查、处罚、强制等各类监管数据,及早发现防范苗头性和跨行业跨区域风险。完成与省 “互联网+监管”系统服务门户对接。一是强化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双“双公示”工作。每周按县信用办要求对行政处罚、行政许可信息在公示平台进行公示。二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推进综合监管和专项检查处罚信息公开,接受社会监督。推行“互联网+监管”工作,提高监管效能,目前此项工作主项、子项已完成100%覆盖率。三建立审管信息主动归集和交流互动,实现部门之间信息互认、共享、共用。审批部门和行业监管部门履行“双告知”“双反馈”职责,审批后将相关审批信息和审批结果信息,通过审管联动信息定向推送监督,告知行业监管部门启动日常监管,不断加强审批部门与行业监管部门的协同联动,促进双方规范、高效实施行政许可。

 五、积极推动“码上办,便利办事群众。在服务大厅显著位置,将农业农村88个政务服务事项,分别转换成88个二维码,制作宣传版面在大厅进行展示,企事业单位办事人员或群众通过手机扫码,就可以了解每个政务服务事项的服务对象、申报资料、办理流程、办理地址、联系电话等有效信息,真正实现了“码上明白”。

目前,淅川县淅川县农业农村局政务服务“一窗受理,集成服务”综合性窗口运行成效明显,即时结办服务事项当场就可以办结,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方便了办事群众。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以来,服务窗口共受理服务项目566人次,其中“帮办、代办、延时办”90余人次,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