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县农业农村局召开“信用修复”培训会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通行证。现代市场经济是建立在法制基础上的信用经济。没有信用,就没有秩序,市场经济就不能健康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重大的现实意义。信用修复制度是信用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机制,是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的重要环节,是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事中事后监管机制的必然要求,是失信主体解除惩戒措施的制度保障。建立和完善信用修复制度,有利于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信用建设规范化、系统化。近日,在农业农村局会议室,我局召开了农业农村行业“信用修复”培训会,会上,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教导员做重要讲话,各执法人员参会。

孙惠东指出,按照《国务院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33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9〕35号)等文件规定,产生的行政处罚信息将在7个工作日内上报南阳市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并推送至“信用中国”网站进行公示,该公示信息将对企业招标投标、申报政府扶持资金、评优评先等生产经营活动产生影响。为激发失信主体守信意愿,保障失信主体的合法权益,营造诚实守信社会环境,推动淅川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根据县信用办工作要求,我们各执法人员在行政执法过程中要积极推动“双书送达”即:行政处罚决定书和行政处罚信用修复告知书,在对企业进行处罚的同时,发放告知书,告知企业可以通过信用修复,以消除因处罚而产生的不良影响。
今年以来,淅川县农业农村局把推进信用修复工作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有力抓手,鼓励和引导经营主体纠正失信行为,着力构建放管结合、宽严相济、进退有序的信用监管新格局。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