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淅川县农业农村局>政务动态>详细内容

淅川:“星旗同创”激活力 乡村振兴开新局

来源:县农业农村局 发布时间:2023-06-10 10:12:30 浏览次数: 【字体:

淅川地处豫鄂陕三省结合部,是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视察县、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和渠首所在地、河南省四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之一。近年来,淅川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淅川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以河南省委“五星”支部创建为统领,结合淅川“三面红旗”争创活动,创新推行“星旗同创”,找准乡村振兴“总抓手”,激活乡村振兴“动力源”,凝聚乡村振兴强大合力,推动乡村振兴出彩出效。

一、坚持“三位一体”,引领乡村振兴。紧扣乡村振兴“二十字”方针,突出产业发展、文明宜居、社会治理三大关键,构建“星旗同创”四梁八柱。一是科学组织“一盘棋”。县级层面成立“星旗同创”工作领导小组,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下设“一办五专班”,每个专班均由一名县委常委具体负责,所有县处级领导全部分包乡镇,127个县直单位全部包村帮扶,17个乡镇(街道)全部成立相应机构,所有中心村(社区)全部参与,构建了县乡村三级全覆盖、全时段、全方位的高效联动体制,一体推进“星旗同创”工作。二是推进落实“一张图”。科学制订夺旗摘星实施方案和“作战图”,把创建任务分解到季、细化到月,每月一推进、每季一考评、半年一观摩、年终一总评,看现场变化,听群众评议,重实绩实效。建立“能上能下”竞争机制和动态管理机制,推动形成“明争暗赛、竞相出彩”的生动局面。三是导向激励“一股劲”。响亮提出“争旗一面,重奖百万”。每成功争创“一面红旗”,每村奖励100万元发展经费和10万元工作经费,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和其他村“两委”干部每月分别奖励300元、100元,60周岁以上村民每人每年补贴基本医疗保险30元(均可累计叠加)三面红旗”全部争创成功的,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参加定向考试录(聘)用县级事业编制人员,可享受加分政策。成功创建“四星”“五星”的村(社区)党组织,累加享受省市县奖励,年终创建成绩与干部考核、选拔使用、职级晋升等挂钩,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投身乡村振兴的热情活力。

二、坚持“三业”并举,促进共同富裕。以群众增收、共同富裕为核心,产业、就业、创业齐头并进,夺“产业发展红旗”评“产业兴旺星”,推动群众持续稳定增收致富。一是壮大产业稳增收。坚持“短中长”产业发展模式不动摇,培育壮大特色产业,提升主导产业发展的持续性、带动性和稳定性。短线以食用菌、中药材为主导,食用菌产业总量稳定在4000万袋左右,带动4500余户年均增收2万元左右;金银花等中药材产业5万余亩,带动1万余户年均增收8000元左右。中线以林果产业为主导,精细管理、改良提质软籽石榴等林果产业23万余亩,建成标准化果园面积7.6万余亩,带动3900余户年均增收3000元左右。长线以生态旅游为主导,打造旅游重点村36个、农旅融合示范园40余个,辐射带动2万余户,户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同时,落实产业奖补、林果精细化管理补助等激励政策,引导龙头企业采取“三权分置”“返租倒包”等模式带动群众参与发展,构建了紧密利益联结机制,确保实现共同富裕。二是推动就业全覆盖。以“全县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人都能就业”为目标,以“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为抓手,实施“六大专项行动”,全面提高培训率、持证率和就业率。对全县劳动力澄清底子、登记造册,开展订单式、菜单式技能培训5万余人次,新增技能人才2.5万余人。开发务工就业软件,搭建“万人助万企”用工网络平台,动态管理、追踪服务。开发各类公益岗近2.8万余个,优先安置脱贫劳动力和监测对象,实行绩效管理,动态解决“零就业”问题。三是扶持创业强带动。研究出台农民工返乡创业基地奖补、初创企业奖补、创业担保贷款、开业补贴等激励政策,搭建创业平台,开展“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激发“人回乡、钱回流、业回创”的归雁效应,累计发放创业贷款8291万元,新增返乡下乡创业主体1729家,带动就业3607人。

三、坚持“三美”同创重塑乡村风貌。以村庄美、庭院美、心灵美“三美”为核心,“文明宜居红旗”评“生态宜居星”和“文明幸福星”,打造美丽宜居乡村,提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一是抓教化促文明。坚持一月一主题、一月一活动,持续开展“美·好·星”评选活动,表彰“最美乡村教师”“好媳妇”“好婆婆”“星级文明户”等先进典型6300余人,大力弘扬社会正能量。组织开展广场舞、秧歌赛等文娱活动,实现乡乡参与、村村参与、全民参与,潜移默化引导群众爱党爱国、孝老敬亲、邻里和睦、向善向好,有效促进乡风文明。二是抓建设促宜居。坚持典型引领示范带动区分平原区、城区、山区三种类型,优先规划打造“大邹庄”“大关帝”大泰山等示范中心村,蹚出乡村振兴新路子。坚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花最少的钱,办最大的事,见最大的成效坚持突出特色一村一品,重点围绕“一条河、一口井、一棵树、一片林、一方庭院、一栋老屋”等村庄地标,打造“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特色乡村三是抓管理促长效。建立健全村民公约、积分管理、公益岗考核、户容户貌评比等规章制度,倡树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老爱亲、勤俭节约等文明风尚,用常态化管理推动长效机制建立,形成“奖优罚懒”制度导向。

四、坚持“三零”共建,奏响和谐乡音。以零上访、零事故、零案件“三零”为核心,“社会治理红旗”评“平安法治星”,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一是“小网格”撬动“大治理”。将全县细分为2537个基础网格,配备专兼职网格员6841人,把基层党建、安全生产等18类重点事项纳入网格管理,实现“全员在格、人人定格、责任满格”,打通服务群众和社会治理的“最后一米”。二是“小调处”促进“大和谐”。县处级领导带头,严格落实接访、下访、包案制度,做实“民生热线”,畅通信访渠道,推动信访事项案结事了心事双解,着力减存量、控增量、防变量。2022年,全县上三级访批次和人数同比下降65.85%、69.39%,获评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河南省“三零”平安创建先进县。三是“小创建”推动“大善治”。健全县乡村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全面落实“一村一警”“村居法律顾问”制度,持续实施农村“法律明白人”培育、“民主法治村”等创建活动。2022年,累计提供法律咨询8360人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355件,培育农村“法律明白人”3499名,创建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1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26个、市级民主法治村259个,开辟了乡村善治新境界。

五、坚持”发力,激活“红色引擎”。创新实施大强基工程”,大力开展“支部过硬星”评定活动,推动村级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一是强化头雁培育选优配强村(社区)支部书记,深入开展大比武、大晾晒、大评比活动,全面提升履职能力。探索实行支部书记绩效薪酬制,支部书记日常履职巩固脱贫成果、“星旗同创”等工作成效作为考评重点通过实地观摩、入户走访、民主测评等方式,按2:6:2比例将支部书记评出好中差表现好的,享受绩效年薪1.8万元,中的1.5万元,差的1.2万优秀支部书记,工资加绩效,以及“三面红旗”创建奖励,一年最多能拿5.3万多元,比正科级干部工资还要高。择优推荐优秀支部书记参加公务员(事业编制)招录考试,55吃上“财政饭”打破晋升“天花板”。通过提高工资待遇、打通晋级通道,让支部书记有干头、有出路,既激发了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又吸引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建功家乡。做实党员联户深入开展“万名党员联万户”活动,1.14万名党员联系帮扶13.32万户群众,持续推动党员进群众门、结群众亲、解群众忧,打造一支为民服务主力军。是壮大集体经济。每年从县建工集团利润中拿出1500万元,对集体经济薄弱村给予5至8万元补助,引导各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放大扶持资金“倍增效应”。2022年,累计拨付扶持资金1436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154个、20万元以上村20个。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