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虫情报2021年第14期
当前秋作物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
7月中旬以来,温度高、降雨多,田间湿度大,高温高湿的天气有利于病虫发生危害。玉米的草地贪夜蛾、二代玉米螟、三代棉铃虫、弯孢霉叶斑病等病虫害,花生的甜菜夜蛾、三代棉铃虫、叶斑病、茎腐病、白绢病等病虫害,芝麻的叶斑病等病虫害都发生较重。目前,我县玉米、花生、芝麻等秋作物都已经进入产量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各种病虫害发生危害的高峰期,因此,希望广大秋作物种植户要高度重视,克服天气酷热、玉米植株高大不易进地等困难,迅速行动起来,抓紧开展秋作物田间查治,减轻病虫害损失,确保秋作物丰收。
一. 当前秋作物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截止8月9日,全县以玉米、花生为主的秋作物病虫害总发生面积为49.6万亩次,总防治面积43.9万亩次。
1. 玉米病虫害:草地贪夜蛾,大石桥乡丹江水库边一块晚玉米田,发生面积8亩,被害株率10.5%,百株虫量9.6头,危害中心被害株率100%,已造成叶子孔洞或严重缺刻。寺湾镇党岗村一块正在灌浆的玉米田,发生面积15亩,虫株率2.8%,百株虫量3.2头,危害中心百株虫量15头,都在穗部为害,已开始咬食玉米籽粒。二代玉米螟,发生面积6.8万亩,虫田率85.3%,虫株率4.2%,百株虫量5.1头,重发生田块虫株率37%,百株虫量68头。三代棉铃虫发生面积1.6万亩,虫田率55.8%,虫株率2.1%,百株虫量2.5头,重发田块虫株率23%,百株虫量38头。弯孢霉叶斑病发生面积2.8万亩,病田率55.5%,病株率5.1%,病叶率2.1%,重发田块病株率35%,病叶率15%。小斑病发生0.3万亩,病田率10%,最高病叶率10%。
2. 花生病虫害。花生蚜虫发生面积3.7万亩,虫田率91.5%,平均百墩蚜量86.5头,最高1000头。叶螨发生面积0.6万亩,平均百墩螨量35.1头,最高800头。蓟马发生面积0.3万亩,平均百墩虫量13.5头,最高500头,三代棉铃虫发生面积1.2万亩,虫田率35.5%,百株虫量1.1头,最高11头。甜菜夜蛾发生面积5.1万亩,虫田率85.1%,百株虫量2.6头,最高11头。斜纹夜蛾发生面积1.3万亩,虫田率75.8%,百株虫量2.1头,最高10头。叶斑病发生面积7.5万亩,病田率100%,病叶率6.3%,最高23%。茎腐病发生面积0.5万亩,病田率22.5%,病株率1.7%,最高13%。白绢病发生面积0.7万亩,病田率12.8%,病株率0.8%,最高10%。
3. 芝麻病害:芝麻叶斑病病田率100%,病株率25.8%,最高100%;病叶率13.6%,最高60%。
二. 当前秋作物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
1. 玉米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对于草地贪夜蛾、玉米螟、棉铃虫等害虫,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甲维盐等药剂。喷药时,晚玉米要对准心叶,乳熟期玉米要对准雌穗。对于弯孢霉叶斑病、小斑病、锈病等叶部病害可选用吡唑醚菌酯、戊唑醇等药剂。发生面积小的,采用点杀点治,发生面积大的可采取统防统治,植株高大的,可采用无人机防治。
2. 花生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防治花生叶斑病可选用苯醚甲环唑、氟环唑、烯唑醇、戊唑醇等杀菌剂进行叶面喷雾防治。防治花生黑腐病可选用多菌灵、嘧菌酯、三唑酮等喷淋花生茎基部或灌根。防治花生白绢病可选用氟酰胺、噻呋酰胺等杀菌剂兑水喷淋植株茎基部。防治棉铃虫、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等食叶害虫,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甲维盐等叶面喷雾。病虫害发生严重时,在第一次施药后7—10天再喷施一次。
3. 芝麻病害防治要点:防治芝麻叶斑病,可选用戊唑醇、嘧菌酯、多菌灵等杀菌剂叶面喷雾。
三. 注意事项:1. 要避开高温时段用药,应选择在上午5—9点,下午4—8点施药。
2. 要穿戴好防护服,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做好个人防护。施药过程中,不吃东西、不吸烟,施药后要及时洗手、洗澡、换衣。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