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渠首区位优势 争当产业扶贫典范
一、领导重视,树牢有机产业扶贫工作思路。淅川区位
特殊。为保护水源,国家设置了禁养区、限养区、保护区和国家级湿地等,全县核心水源区面积2618平方公里,占总面积92.8%,其中保护区面积1106.4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39.23%。这些特殊功能区的设立,导致矿不能开、畜禽不能养殖、工厂不能随意开建,扶贫致富的路子不宽,实施有机产业精准扶贫成为必然的最佳选项;淅川贫困人口特殊。贫困人口总量大,占全县总人口的十分之一,占南阳市贫困人口的六分之一,是南阳贫困人口最多的县,且贫困人口分布集中,80%以上分布在深山区、库区、边缘区。正是基于对淅川上述两个特殊性的研判,我县把产业扶贫作为精准扶贫工作的基本思路,县委成立了由县委副书记、分管农业副县长为组长的农业领导小组,出台了《淅川县“十三五”精准扶贫工作方案》、《淅川县有机农业扶贫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扶贫产业发展、精准扶贫工作意见,明确了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农业部门更是把有机产业扶贫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实行班子成员挂联乡镇等产业帮扶制度,全力以赴搞好各项服务工作。
二、科学谋划,助推有机产业精准扶贫。县委卢书记在全县第十二次党代会上的报告中指出,要坚持生态立县战略,积极探索生态与经济互动、水清与民富双赢的“淅川路径”,突出抓好生态农业,着力建成一批生态产业带,打造一批农业示范园,打响一批渠首有机农产品品牌,做强一批农业加工企业。《淅川县“十三五”精准扶贫工作方案》、《淅川县有机农业扶贫工作方案》,都把生态扶贫、产业扶贫作为一项重中之重的措施,力争“十三五”末,绿色农产品认证种类达到50个,有机农产品种类达到80个,全县建成绿色有机农业生产基地面积50万亩以上,其中有机软籽石榴基地达到lO万亩,争创“中国软籽石榴之乡”。
三、强化措施,保障有机产业快速发展。一是以奖代补助发展。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出台了扶持生态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今年已兑现生态产业奖补资金3000多万元;每认证一个绿色食品奖补l万元,认证一个有机食品奖补1.5万元,获得省、市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分别奖补2万元、l万元。截止目前全县已兑现奖补资金近亿元。二是搞好培训谋发展。年均开展各类技术培训20000人次以上,其中绿色有机农产品技术培训2000人次以上,全县所有农产品认证企业都具有2—3名有资质的内检员。20l6年我县被确定为国家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县。三是坚持标准促发展。全县共制订辣椒、湖桑、柑桔、核桃、茶叶、软籽石榴、大闸蟹、食用菌等技术规程l8项,年均抽检3000个以上样品,与全县32个农产品生产基地签订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建立健全农产品生产档案,实施农产品基地准出制度。四是“四抓四带”保发展。即抓基地建设带发展、抓协会服务带发展、抓电商销售带发展、抓龙头企业带发展,全县参与开展“四抓四带”的基地9.5万亩、各类协会8家、涉农电商50家、龙头企业15家。
四、创新方式,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一是大力推进规模化经营。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流转,实施规模经营,推进标准化生产,提高经营效益,帮助贫困人口致富。我县唐王桥金银花种植基地,以福森药业为龙头,实施统一基地规划、统一原辅材料、统一种苗供应、统一技术管理、统一加工销售的“五统一”模式,建成了l.2万亩的金银花农业综合标准化生产基地。目前,全县共建成这类基地15个、9.75万亩,涉及贫困户7000多户。“十三五”期间我县还将以每年新增5万亩以上的规模,推进规模化经营,以规模化经营争取效益最大化。二是抓好优质农产品进京工作。近年来,我县通过在京举办农产品销售推介会、洽谈会等途径,强力推进农产品进京销售,已成功实现7家企业28个农产品进京销售,累计销售农产品17858.3吨,实现销售收入4.65亿元。三是推进农业电商发展。淅川县新农宝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通过“新农宝”互联网电商平台年供应销售以化肥、农药为主的农资产品2000多万元,销售绿色、有机、特色农产品及生活用品1000多万元,已成功帮助200多名贫困人口就业致富。目前涉农电商已到达l50余家,已逐渐成为产业扶贫的生力军。
五、精准施策,实施百企帮百村行动。围绕打牢脱贫攻坚之基、增强贫困群众自我造血功能,坚持把产业脱贫放在重中之重来抓,立足贫困村、贫困户实际,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探索出了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百企帮百村”村企共建帮扶、设置公益性岗位带动就业等产业脱贫模式,先后有101家企业结对帮扶300多个村,吸纳贫困户就业3000余人,今年要脱贫的贫困户,除政府兜底人口外,全部落实了产业项目,并有2800多名贫困群众通过公益性岗位实现就业脱贫。
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对标先进,见贤思齐,积极探索更加切实可行、富有成效的有机产业扶贫淅川路径,确保全面实现脱贫目标。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