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淅川县毛堂乡>政务动态>详细内容

党旗映得山村红

来源:毛堂乡 发布时间:2014-04-14 11:19:30 浏览次数: 【字体:

何玉华,女,50岁,中共党员,现任淅川县毛堂乡裰落墓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是淅川县第十一次党代会的党代表。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她以对党、对群众事业的无限忠诚与热爱,踏实苦干,勇争一流,在推动农村各项事业繁荣发展的科学实践中,展示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风采,受到了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广泛赞誉。她被县评为“巾帼创业标兵”、 多次被乡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

只要有信心,办法总比困难多

裰落墓村地处深山,群众居住在三山四岭之间,“田少口粮缺,吃水贵似油,出行靠步走,群众心里愁”是这里群众过去穷酸日子的真实写照。2005年,何玉华同志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面对诸多困难,她在群众大会上表态说“只要有信心,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裰落墓村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穷则思变。她通过召开村组干部会、党员会和群众代表会,反复讨论论证裰落墓村发展思路,最后把“要想富、先修路,要想发、特色抓”作为该村的长远发展思路。经过她和全村群众的克难攻坚、不懈努力,现如今裰落墓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农户居住新房,家电齐全;道路畅通,摩托、三轮车来往穿梭运输忙;门前自来水哗哗,幸福细流长。

只要带好头,群众就会跟着上

裰落墓村山高林密,2005年以前,这里的群众却守着宝山要饭吃。2005村号召群众发展袋料香菇,但群众怕冒风险、怕亏本,迟迟没人发展。何玉华率先发展袋料香菇5000袋,当年就净收入1万多元。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全村群众纷纷效仿她发展袋料香菇,使该村成为远近闻名的香菇村,菇农闫明柱说:“是香菇铺就了我们的幸福路。”

2010年“7.24”洪灾后,该村有三个组的道路被山洪冲断,群众出行十分不便。何玉华不顾自己身患腰间盘突出多年,亲临恢复道路施工一线,与男同志一样干活,在她的感召下,村民们都尽心尽力地抢修道路,很快恢复了道路畅通。如今,通往三组的1000多米组组通公路已扩宽硬化,通往四、五组的道路已硬化了部分路段,她已与市驻村扶贫工作队——南阳天泰水泥有限公司协调好,明年开春就续修硬化这些道路。

 只要真心付出,就能得到信任和支持

“修好富民路,盖好新村部”,是何玉华同志刚上任时的承诺。2010年县组织部门扶持村室场所建设,她抢抓有利时机,用真诚和行动,赢得了信任和支持,使该村6间新村部拔地而起,解决了党员干部群众活动无场所的问题。该年为争取扶贫整体推进村建设项目,她又跑烂鞋、磨破嘴,她的敬业精神感动了县扶贫部门的领导,也感动着裰落墓村的群众,他们共同努力,使通往一、二组农户的道路全部硬化,新修便民桥2座,新挖蓄水窖6个,并为6个组高泉引水到农户家门口,解决了他们的出行难、人畜吃水难的问题。2012年年底,村五保老人陈海深因病逝世,她忙前忙后把老人圆满地安葬,看到这些,群众纷纷说:“就是亲闺女尽孝也不过如此啊!”在裰落墓村,群众有解不开的疙瘩,都愿找她畅谈心声;群众有困难,都愿找她帮助解决,群众视她为知心人、贴心人。她曾郑重的说:“对人要拿心对人,对事要用心做事,要视民为父子,视工作为己任;做到了什么事情都好办,心底无私天地宽”。

近年来,她带领村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引导全村群众致力改变村容村貌,把裰落墓村建设成为美丽山村;她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能够发挥旗帜和标杆作用,带领全村群众如火如荼脱贫致富奔小康,群众无不称赞说:“是党旗映得了山村红。”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