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水十载谱新篇】老城镇:险峰移民幸福升级
在村支书李洪超家中,回乡探亲的马新常正和亲戚围坐茶几前,忆往事、拉家常。这是马新常搬迁之后第一次回到家乡,看到家乡的变化,他感慨万千。
移民 马新常:
老百姓以前种玉米、红薯,以捕鱼为生,靠天吃饭,家家户户生活都过得拮据。这次回来见到村里都种上了杏李,听这里的村民说他们一年收入最多能有六七万元,这比以前好多了!
老城镇利用险峰村山水资源优势,引进官福山居文旅康养项目,营业收入与村集体分红,截至目前接待量近5万人次。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增长,还促进了当地村民就业务工。
官福山居经理 盈学瑞:
民宿建成之后,吸引了很多外地游客前来观光入住,拓宽了险峰村和附近村民的增收渠道,每人每年务工收入3万余元。
李翠华一家是险峰村后靠移民,搬迁之前靠捕鱼为生。全县取缔网箱养鱼和畜禽养殖之后,一家人没有了生活来源。官福山居文旅康养项目建成后,他们夫妻二人便在这里务工。
险峰村村民 李翠华:
我负责民宿的清洁工作,一个月收入1000多元,家也照顾了,日子过得很充实。
险峰村村容村貌的提升、产业的发展、基础设施的完善,只是老城镇移民幸福生活的一个缩影。十年来,老城镇坚持“挪穷窝”与“拔穷根”并举、安居与乐业并重,持续实施河道治理、人居环境美化亮化工程,打造“人美、户美、村美”的立体化“美丽乡村”。持续实施移民致富提升行动,发展杏李林果业。
老城镇副镇长 李飞艳:
为服务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我们通过避险解困项目镇内安置移民7批。在保护水质的同时,大力发展杏李、软籽石榴、黄桃等生态产业,建设水韵龙泉、龙泉客栈、官福山居等民宿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服务移民群众生产生活,持续增强库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目前,全镇已发展生态林果产业1.5万亩,2024年共销售杏李1200多万斤,收入6200余万元。一幅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新画卷在老城镇这片热土上徐徐展开。
编辑:张 锐
审核:孙 波
监审:李飞艳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