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话屈原——品千年诗魂 承文明新风
在端午节即将到来之际,淅川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联合龙城街道办5月20日共同举办“端午话屈原——品千年诗魂˙承文明新风”活动,特邀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南阳市楚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县文联副主席田野老师,在龙城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作了“文明探源我来说”——《屈原登岵山写<国殇>历史真相解密》端午文化专题讲座。
淅川是楚文化发祥地,始都丹阳所在地。楚国819年历史中,有353年在此建都。这里不仅是《国殇》的诞生地,更是丹阳之战的古战场。公元前312年,秦楚大战于此,楚军8万将士血染丹淅。十年后,屈原流放汉北,登临岵山,面对苍茫战场,挥笔写下《国殇》,以诗悼亡,以文招魂。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这首荡气回肠的挽歌,描绘了楚国将士的英勇与悲壮。田野老师通过《史记》记载与考古发现,层层剖析:丹阳之战的主将屈丐或为屈原叔父,阵亡将士多为屈氏私卒。楚人素有夜祭招魂之俗,屈原登岵山而作《国殇》,既为悼念亡魂,亦为守护家国精神。
《抽思》中“低徊夷犹,宿北姑兮”的“北姑”,正是丹江北岸的岵山。这里地势险要,俯瞰丹淅交汇,屈原在此夜宿,遥望郢都,将满腔忧思化作诗行。田野老师结合地理特征与文献考证,还原了屈原的行走路线,印证了《国殇》创作的历史场景。
千年已过,丹江依旧呜咽,岵山犹存风骨。每逢端午,淅川百姓赛龙舟、祭屈原,延续着楚人的文化记忆。5月31日,《楚辞》特种邮票即将发行,《九歌·国殇》位列其中,淅川作为诞生地将与北京同步举办首发式,再续文化薪火。
这次“文明探源我来说——屈原登岵山写《国殇》”的讲座,不仅让龙城街道的居民对两千多年前,屈原登临岵山,以诗悼念丹阳之战中牺牲的将士,"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的豪迈气概所敬佩,更让大家明白,我们虽远离战火硝烟,但屈原的爱国情怀与将士的英勇精神仍值得我们传承。
龙城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将以赤诚之心守护历史,用热忱之情传承文明,持续开展楚文化特色活动,深入挖掘更多地域文化宝藏,让文明的火种在传承中延续,在创新中发展,让“书香龙城”品牌更具特色。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