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城街道:下绣花功夫建口袋公园
“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正在成为很多居民生活的常态。近年来,龙城街道利用废弃地、边角地、房前屋后等空间“见缝插绿”“拆违补绿”“留白增绿”,建成小而精致、功能众多的“口袋公园”10余个,成为辖区居民健身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因地制宜打造休憩场所。街道将打造“口袋公园”纳入民生实事清单,充分盘活零星场地、闲置地、边角地,通过“见缝插绿”“开荒拓绿”等方式,把一些脏乱差地带、居民区中心地带、面积不大的闲置地带建设“口袋公园”,配套停车场、篮球场、健身器材、景观照明等设施,更好满足居民休闲需求。
就地取材降低建设成本。在布局上,坚持在辖区开展“见缝插绿”,力争居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进园”,以最小面积达到生态绿色最大化和休憩体验最佳化。在规划时,注重因地制宜,不搞大拆大建,通过优化微空间布局,借助地势地形修建公园。在建设中,原址能够回收利用的乔木全部就地取材,栽种的苗木部分来自市政迁移苗木;园内道路所需石料大多来自市政工程中废弃的行道砖,最大程度降低了成本。
量身定制满足群众需求。每建一处“口袋公园”,社区都会广泛征求周边群众意见,公园种什么绿植?摆出什么造型?便民步道怎么修?全部按照民意来建。在“口袋公园”综合设置了休闲草地、健身绿道、口袋花园、中心广场等功能区域,具备休闲、社交、散步、健身等功能,兼顾百姓不同使用需求,最大程度体现社情民意。让居民成为设计者,让设计者成为受益者。
开门迎绿意,转角觅佳境。下一步,龙城街道将继续聚焦“绿色龙城”创建目标,精细设计、科学规划,以绣花功夫进行建设,真正把“口袋公园”建成深得民心的精品项目,使小而美、小而精的“口袋公园”越来越多,带给辖区群众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终审:彭茹(龙城街道)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