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风易俗殡葬领域】致敬生命守护者 传递大爱暖人间
致敬生命守护者 传递大爱暖人间
在生命的终点站,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以高度的责任感、专业的技能和深沉的人文关怀,默默守护着逝者尊严,抚慰着生者哀伤。他们就是殡葬工作者。他们或是技术精湛、精益求精的火化工、整容师,或是耐心细致、传递温暖的殡仪服务员、礼仪师,或是勇于创新、优化服务的殡仪馆管理者,或是扎根一线、默默奉献的公墓管理员……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用专业、敬业和爱心诠释着对生命的敬畏,传递着人间的大爱。
以心筑梦护生命 用爱摆渡守尊严
河南省许昌市玉皇岭殡仪服务中心 陈美霖
2006年,我从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踏入许昌市玉皇岭墓园。这一选择在家中引起强烈反对,父亲的那句“你一个姑娘家,年纪轻轻的去干这种不吉利的活儿,有什么前途?往后谁还看得起!”直扎心窝。我的几个姑姑也劝说:“干点什么不好,咋也不能到那地方。”自那以后,我就不再参加家庭聚会,当然家人和亲友也不再主动联系我。那段时间,我夜夜辗转难眠,却倔强地攥着那张写有“守护生命最后尊严”的入职通知书。
初入行业,第一次走进遗体化妆间,刺鼻的消毒水味和覆盖白布的遗体让我双腿发软,师父的一句“既然选择了,就要坚持”如重锤敲醒了我。我强压内心的不安,颤抖着戴上手套,为一位因车祸离世的年轻人化妆。经过8小时屏息凝神的操作,逝者母亲用颤抖的指尖拂过儿子重塑后的面容,哭着说:“他好像只是睡着了。”那个瞬间,我真正理解了殡葬人的意义:我们是用专业与温度,为生命画上温暖句号的人。
时至今日,我早已蜕去初入职时的青涩,每每从容为病痛逝者重塑面容,轻声引导家属完成告别时,我明白了师父那句话的深意:“坚持”不是咬牙硬扛的悲壮,而是用专业底气驱散恐惧后的从容坚守。
2016年,我迎来了职业生涯中一次特殊而崇高的使命——参与驻许部队李磊、杨树朋两名维和烈士的迎接与善后工作。7月20日下午,新郑国际机场庄严肃穆,当载着李磊、杨树朋烈士灵柩的专机缓缓降落时,我们用白手套稳稳托起灵柩——那是对英雄的致敬,更是对生命尊严的最高礼赞。两位烈士的遗体告别仪式前,我们查阅资料、请教专家,精心修复遗容、布置灵堂。当看到烈士安详地躺在花丛中,听到礼兵整齐的脚步声,看着群众鞠躬致敬时,我为自己的职业感到无比自豪。这次经历让我明白,我们守护的不仅是个体的生命尊严,更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脊梁。
长期以来,殡葬行业因其特殊的服务属性,常被贴上“冰冷”“阴森”的标签,但时光不负深情,历经漫长而艰辛的探索,殡葬行业正破茧成蝶,逐渐从“被误解”到“被理解”、从“传统模式”到“创新发展”。党和政府对民生实事的牵挂和嘱托如灯塔照亮殡葬人前行的方向。新时代新征程,殡葬行业蓬勃发展,向着惠民、绿色、文明、人文迈进:设施设备从“基础保障”跃升至“科技赋能”,服务体系从“流程化操作”升级到“全周期关怀”,行业理念从“处理‘身后事’”进阶为“礼赞生命”。
也有人问我:“天天与死亡打交道,不害怕吗?”我想说:当我见过凌晨三点的星光洒在接运车上,当我听过家属在告别厅里轻声诉说“下辈子还要做家人”,当我亲手为烈士整理衣襟,我渐渐懂得,死亡是生命的句点,但爱是永恒的省略号,而我们殡葬人,就是用专业托举尊严、用温度编织记忆的人。让逝者的爱与故事,在生者的心跳里继续鲜活地流淌,是我们用生命守护生命的终极答案。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