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移风易俗 建设文明乡风】移风易俗:新时代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
在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风俗习惯始终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诗经》"采风观俗"的传统,到《礼记》"移风易俗,天下皆宁"的智慧,我们的祖先很早就认识到风俗教化对社会治理的重要意义。今天,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移风易俗更成为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一、陈规陋习:文明进程中的绊脚石
当前,一些地区仍存在着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的陈规陋习。在婚丧嫁娶方面,天价彩礼、大操大办等现象屡见不鲜。据某地调查显示,农村家庭因婚致贫的比例高达28%,平均彩礼金额已突破20万元,是当地农民年收入的8倍以上。丧葬习俗中,一些地方仍然存在"活人墓"、"豪华墓"等不良现象,不仅造成土地资源浪费,更助长了攀比之风。
在日常生活方面,铺张浪费、封建迷信等陋习也时有显现。一些农村地区的"流水席"动辄上百桌,大量食物被浪费;某些地方仍保留着看风水、算八字等迷信活动,不仅浪费钱财,更与现代科学精神背道而驰。这些陋习既加重了群众负担,又阻碍了社会文明进步。
二、移风易俗:新时代的必然选择
移风易俗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必然要求。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仅体现在物质层面,更体现在精神层面。破除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题中之义。
移风易俗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乡村振兴不仅要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更要实现乡风文明、治理有效。通过移风易俗,可以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移风易俗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通过破除陋习、树立新风,可以更好地弘扬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价值理念,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
三、多措并举:推动移风易俗深入开展
加强宣传教育,营造浓厚氛围。要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作用,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平台,广泛宣传移风易俗的重要意义和先进典型。通过文艺演出、公益广告等形式,让文明新风吹进千家万户。
完善制度规范,强化约束引导。各地要结合实际,制定红白事办理标准,明确彩礼上限、宴席规模等具体要求。建立健全村规民约,发挥红白理事会等群众组织的作用,形成制度约束。
注重示范引领,发挥榜样作用。党员干部要带头践行文明新风,争做移风易俗的表率。同时,要大力选树和宣传移风易俗先进典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
创新方式方法,增强工作实效。可以探索建立积分制、红黑榜等激励机制,对文明家庭给予适当奖励。利用数字化手段,开发移风易俗小程序,方便群众办事和监督。
四、久久为功:建立长效机制
移风易俗是一项长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建立长效机制,持续深入推进。一方面,要将移风易俗纳入基层治理体系,与乡村振兴、文明创建等工作有机结合;另一方面,要加强监督检查,防止陋习反弹回潮。
同时,要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充分听取群众意见,让移风易俗工作更接地气、更得民心。要注重保护优秀传统文化,在移风易俗中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移风易俗事关社会文明进步,事关人民群众福祉。让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持之以恒推进移风易俗,让文明新风吹遍神州大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