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移风易俗 建设文明乡风】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六年”关注“高额彩礼”是时候治治了!
一、 高额彩礼
高额彩礼如同附在乡村振兴身上的一个顽疾,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觑。
沉重的经济负担,压弯了多少家庭的脊梁? 多少家庭为了筹措高额彩礼,负债累累,甚至倾家荡产,不仅影响了普通家庭的日常生活,更危及了长辈的晚年生活,以及新婚夫妻未来的幸福。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更关乎一个家庭的未来,甚至几代人的命运。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高额彩礼扭曲了婚姻的本质,将婚姻变成了赤裸裸的交易,将原本神圣的爱情染上了浓厚的功利色彩。 攀比之风愈演愈烈,催生了恶性循环,让更多家庭深陷其中,难以自拔。
遗憾的是,目前缺乏全国性的权威数据,能够精确反映高额彩礼的平均数额、对家庭经济的影响比例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纠纷数量。这无疑给治理工作带来了挑战,也凸显了数据收集和分析的重要性。 我们需要更精准的数据支撑,来制定更有效的治理策略。
二、 治理策略:刚柔并济的“组合拳”
过去几年,各地政府在治理高额彩礼问题上,采取了多种措施,主要包括政策引导、基层自治和宣传教育等。这些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面对日益复杂的形势,力度仍需加强。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农村高额彩礼问题综合治理”,标志着治理策略的升级,强调“综合治理”的重要性。刚性约束是必不可少的。 一些地区已经开始尝试限价政策,例如江西萍乡市不超过3万元,甘肃定西市不超过5万元。但这些只是初步尝试,未来需要进一步完善立法,细化《民法典》中“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的界定标准,明确违法情形及数额,提高违法成本,同时降低维权成本。 河南淅川县法院的“彩礼返还纠纷快速审理通道”就是一个很好的借鉴。
与此同时,柔性引导也至关重要。 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一个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过程。 首先是规范婚恋服务行业,为婚介机构和职业媒人制定“公约”,规范收费行为,严厉打击哄抬彩礼的行为。
其次,更重要的是要加强价值观塑造,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婚姻观念,积极倡导移风易俗,摒弃陈规陋习。这需要政府、媒体、社会组织和家庭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治理高额彩礼,并非政府一家之力能够完成。 这需要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形成合力。政府责任是基础,政府需要持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确保治理措施真正落地见效。 社会组织,例如妇联、共青团等,也应发挥积极作用,加强对农村适婚群体的公益性婚恋服务和关心关爱,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婚恋观。更重要的是,每一个个体都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勇敢拒绝高额彩礼,从自身做起,并积极影响身边的亲朋好友,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民行动。 只有当全社会都行动起来,才能真正扭转这种不良风气。高额彩礼问题的治理,是一场持久战,任重道远。我们需要持续的努力,需要刚柔并济的策略,更需要全民的参与。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斩断高额彩礼的“生态链”,让婚姻回归纯粹,让家庭充满幸福,让乡村振兴真正实现“精神铸魂”。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