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风易俗殡葬领域】没有大民政思维,殡葬改革难免一地鸡毛
殡葬改革,本是一项旨在推动社会文明进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举措,然而,在实际推进过程中,若没有大民政思维的引领,往往会陷入一地鸡毛、乱象不断的困境,行业保护、溺爱、内卷等问题也随之而来。
所谓大民政思维,是一种全局观、系统观和人文关怀相结合的理念。它要求我们在推进殡葬改革时,不能仅仅局限于解决眼前的问题,而要综合考虑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等多方面的因素,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缺乏大民政思维,容易导致行业保护主义盛行。一些地方在殡葬改革中,对本地的殡葬服务机构过度保护,排斥外来竞争,从而形成了垄断经营。这种垄断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使得他们在面对高昂的殡葬费用时无可奈何,也阻碍了行业的创新和进步。没有充分的市场竞争,服务质量难以提升,行业发展陷入停滞甚至倒退,最终受损的还是广大民众。
同时,溺爱式的管理方式也会让殡葬行业失去自我约束和规范的动力。当相关部门对殡葬服务机构的违规行为,心知肚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存在的问题姑息纵容时,行业的乱象便会愈演愈烈。比如,乱收费、超标建墓、炒卖墓地、团购招标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也违背了殡葬改革的初衷。
此外,没有大民政思维的引导,殡葬行业还可能出现内卷现象。各殡葬服务机构“国家队”与“民间队”为了争夺有限的市场份额,不是通过提升服务质量和创新服务模式来吸引客户,而是陷入恶性竞争的泥潭。这种内卷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也使得整个行业陷入固步自封低水平发展的困境。
要解决这些问题,实现殡葬改革的顺利推进,就必须树立大民政思维。以公众利益为出发点,摒弃狭隘的部门利益和个人私利,制定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和民众期待的殡葬事业发展规划与政策。
首先,要加强政策引导和监管,打破行业保护壁垒,引入公平竞争机制,激发市场活力。政府应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法规,规范殡葬服务市场,加强对各类殡葬服务机构的监督检查,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其次,要强化行业自律,培养殡葬服务机构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和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服务水平,让他们自觉遵守行业规范,以优质的服务赢得市场和社会的认可。
第三,要注重宣传教育,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殡葬观念。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宣传殡葬改革的意义和政策,倡导文明、节俭、环保的殡葬新风尚,让广大群众理解和支持殡葬改革,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第四,要深刻认识到,殡葬改革是一项关系到民生福祉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工作,不能因困难而退缩,更不能被私利所蒙蔽。
第五,加快殡葬改革,就要摒弃“两面人”思维,不能明说一套,背后一套,与中央领导有关殡葬改革的指示要求唱反调。个别基层领导会上喊公平竞争,背后与某些企业勾肩搭背沆瀣一气,被人民群众痛骂为“吃相难看”。
总之,殡葬改革是一项关系到民生福祉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工作。只有以大民政思维为指导,勇于面对现实,严格要求,才能突破困境,推动殡葬改革走向成功,让殡葬事业真正服务于民,造福于民;才能摒弃行业保护、溺爱和内卷等不良现象,推动殡葬改革走上健康、有序的发展道路,让逝者安息、生者慰藉。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