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淅川文明网>公民道德建设>详细内容

【抵制陈规陋习 倡树文明新风】系列评论 聚移风易俗之力 铸乡村振兴之魂

来源: 发布时间:2024-12-18 14:59:25 浏览次数: 【字体:

求治之道,莫先于正风俗。一度存在的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给广大农民群众带来了婚事“娶不起”、丧事“死不起”、人情“还不起”的现实难题,反映了低俗婚恋观、封建迷信、铺张浪费等落后风气,严重歪曲了乡村社会的价值取向、影响了农民生活的“精气神”、阻碍了实现乡村振兴的步伐。

推动移风易俗是对乡村社会文明进步的深刻推动。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移风易俗经常化、民间习俗文明化的过程,也是形成正确价值观念、建立文明生活方式的过程。要想在风气上形成氛围,就不能一刀切、齐步走,而要坚持因地制宜、多元参与、精准施策。在此过程中,多措并举厘清一条清晰的价值主线尤为重要:通过加强党员干部、先进典型的引领带动,创新“道德红黑榜”“评选文明户”奖惩机制,组织开展农村敬老爱老、邻里互助志愿活动等系列措施,鼓励广大农民群众在实践中破除老旧观念、提升认识水平,在潜移默化中明确“爱党爱国、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的价值主线,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生活化,为筑牢乡村社会文明意识、提高文明程度夯实基础。

推进移风易俗工作是对乡村治理效能的全面提升。移风易俗工作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组成,也是乡村基层治理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发力点。只有立足全局系统谋划、广泛统筹社会力量,方能实现现代治理理念与乡村传统治理资源的有机结合,增强各方协同、提升治理质效。一方面,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尤为重要。通过订立完善村规民约,强化以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形式推动移风易俗,有利于降低乡村社会治理成本,从源头对社会性、顽固性陈规陋习实现长期约束。另一方面,推进移风易俗要有法可依、有规可循。针对部分地方村规民约内容空泛、违法违规等问题,相关政府部门需及时实施制度保障和有效管理,通过完善审查备案程序、提升把关审查能力,保证村规民约内容的合法性、实操性,以点带面推动乡村治理水平更上一层楼。

推进移风易俗工作落细落小、入脑入心,需要久久为功、常抓不懈。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尽管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但仍需在心态上保持战略定力、在规划上采取长线部署、在执行上进行扎实施策,并充分结合农村实际、发挥主动创新精神,以广大农村群众喜闻乐见、善于接受的方式,树良好家风、育淳朴民风、创文明乡风,进而加快建设形成乡村社会治理共同体,聚力深化移风易俗工作,让乡村精神文明之风吹拂心田,为乡村振兴战略凝心铸魂。

终审:饶静静(文明办)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