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淅川文明网>公民道德建设>详细内容

【抵制陈规陋习 倡树文明新风】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破除陈规陋习要久久为功

来源: 发布时间:2024-10-25 08:59:24 浏览次数: 【字体:
乡村是否振兴,要看乡风好不好。近年来,各地在革除农村陋习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天价彩礼“娶不起”、豪华丧葬“死不起”、名目繁多的人情礼金“还不起”以及农村老人“老无所养”等问题还大量存在。这些不良风气成为农民群众的家庭负担,也扭曲了乡村社会的价值观。
梳理起来,问题大致有五方面:一是高额彩礼问题。主要整治婚嫁中索要、炫耀高额彩礼,彩礼支出负担过重,超出家庭经济承受范围。二是大操大办问题。主要整治婚丧嫁娶举办宴席时间过长、规模过大,盲目攀比追求席面档次,造成严重浪费的问题。三是人情攀比问题。主要整治人情礼金名目繁多、数额较高,甚至为了敛财举办“无事酒”,群众“人情债”负担沉重等问题。四是薄养厚葬问题。主要整治老人在世时,子女不履行孝道义务,老人去世后,却要风光大葬等问题。五是封建迷信问题。主要整治在操办婚丧嫁娶时,宣扬封建迷信思想和开展低俗活动,配阴婚、豪华墓等问题。


1

1729818174232

乡村要多些人情味,少背人情债。正常的礼尚往来无可非议,但陈规陋习要不得,不少群众被所谓的人情世故裹挟,心有不愿却身不由己。这些陈规陋习已成为乡村振兴路上的“绊脚石”,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推动农村移风易俗,说到底是维护农民群众自身的利益,一方面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巩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成果;另一方面有助于化解农村矛盾,让农民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陈规陋习折射出当前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一些短板,其中较为突出的是农村公共服务不够完善。比如,农村缺乏公益性婚恋交友平台,一些经济条件差、社会关系少的家庭容易上当受骗。很多村集体由于缺乏经济实力,在敬老院、老年食堂、文化设施等方面投入少,难以提供各种便民服务。经验表明,区域经济条件好、村集体经济强的地方治理陈规陋习的成效往往更明显。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不断改善农村社会民生。关爱特殊困难群体,加强养老、婚姻、殡葬等领域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惠民服务,推动解决重点领域农民群众的民生难题。要持续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用高质量发展的成果改善民生,带动乡风民风向上向善。

破除陈规陋习、推进移风易俗要久久为功。应从农民群众愿接受、易实施、能见效的问题入手,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常抓不懈,从陋习背后的客观因素入手,消除陋习存在的环境土壤,为乡村新风筑好经济基础,既不“缺位”也不“越位”,引导群众远离陈规陋习。

终审:饶静静(文明办)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