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制陈规陋习 倡树文明新风】系列评论 乡村振兴之移风易俗
移风易俗,事关民生疾苦,亦是民心所向。推进移风易俗,拔除不良民俗具体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造成铺张浪费。为帮儿子攒彩礼钱,50多岁的父亲4年没回过家,“儿子娶媳妇,爹娘脱层皮”折射出天价彩礼的重负。天价彩礼、厚葬薄养、大操大办、人情债、封建迷信等不良风气压得人喘不过气,但大肆操办之后,不仅是金钱上的虚耗,造成了各类资源的浪费
二是形成攀比之风。彩礼一路飙升,一方面是因为现实生活中生存成本不断增加,但其背后也有攀比心理的作祟。其实很多人内心不想铺张浪费,但如果不这么操作,又怕惹得他人议论,最后只能女方硬着头皮把彩礼加码叫高,男方宁愿打肿脸充胖子,也不想丢面子。
三是助长封建迷信。传统风俗之中难免有封建糟粕的一面,比如婚嫁中由生辰八字决定最后两人能否在一起,迷信鬼神的存在因此对白事大操大办。这些残存的封建迷信思想,严重阻碍新农村文明建设。
近几年来,在一系列移风易俗的组合拳下,许多地区已经开始呈现节俭新风,做好移风易俗工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发扬党员带头作用。各地充分倡导广大党员做移风易俗的践行者和引领者,以身作则践新风礼仪的文明风尚。同时以表率行动发动广大群众打破旧俗、告别陋习。
二是发挥村民自治作用。通过对村规民约的修订和执行,定规矩、立良俗、破陋习、扶正气。建立红白理事会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制定红白事的办理流程加强监管,同时探索由村妇联和计生人员组成红娘协会,义务给适龄青年介绍对象,拒绝职业媒人对彩礼的助推加码。
三是开展媒体舆论支持。移风易俗重在“润物无声”的宣传描述里一批好家风的典范,宣传红白事简办、村规民约、禁毒禁赌产生的新变化,进行移风易俗典型评选活动,以身边真实案例,教育村民群众。对于大操大办、封建迷信等不良社会风气进行媒体曝光。
终审:饶静静(文明办)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